运动员车队行程精确到秒
接报警也要讲究微笑服务。 李世贵摄
在奥体中心附近道路,交警正在检查车辆通行证件。 戴冰摄
警车为运动员车辆带道。 戴冰摄
指挥中心调度车辆有条不紊。李世贵摄
交警用英语向外国游客指路,游客伸出大拇指赞叹。 戴冰摄
黄白相间的条状线,彩色的五环标志——在警车的带领下,运动员大巴车队在奥运专用车道上行驶。昨天清晨6时30分,要参加射击比赛的运动员乘坐大巴从住地奥运村出发,前往位于香山南路的北京射击场。
“运动员班车已经接近永引桥,请前方道路民警注意清理车道。”喊话员将800兆手台里来自仰山桥指挥中心的指令及时通报给驾驶带道车的民警。
奥运期间,交管部门共设置了奥林匹克专用车道286公里,专门供持有8类44种奥运专用车证的车辆通行。而像这样的警车带道车,市交管局一共准备了150辆,每天不停穿梭于运动员住地和各个场馆之间。带道民警200人,喊话员200人。
“指挥中心,道路前方有一起刮蹭事故。”收到现场民警汇报后,仰山桥奥运交通指挥部和122指挥中心同时信息共享,并向带道队民警通报,“民警正在现场处理。如需放慢速度我们会马上向你通报。”很快,事故车全部挪到路边,现场清理完毕。5分钟后,运动员车队顺利如期通过。
6时50分,车队到达北京射击场。
“100多条运动员住地通往体育场馆的线路我们全部实际踏勘过很多次,每条线路多少公里,需要多长时间,甚至每个红绿灯、每个拐弯、每个桥区,带道民警全都了然于心。”带道队政委王世义说,“民警可以通过将速度调节得稍快、稍慢,达到对时间的准确掌控。此前,我们还进行过全警演练,模拟了事故、桥区积水等多种复杂情况考验我们能不能应对。”
近日来,带道队已经为火炬传递、各国政要出席奥运会开幕式以及运动员训练带道多次,应用电视监控和卫星定位全程跟踪车队,动态调控、立体指挥、交替放行、精确到秒,通过这两天的实际工作检验,北京交警有能力保障运动员参赛的交通安全、准点、可靠、便利。
82对交警夫妻昨天同上岗
“爸爸妈妈,嘟嘟想你,等你回来,给你沏杯茶。”昨天早晨6时上岗前,西城交通支队府右街队副队长王国良又看了看4岁儿子让奶奶帮着发来的短信。王国良和妻子江静都是北京交警,奥运开幕前一天起,就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没回家。
“开幕式当天值勤到凌晨两三点,实在没时间回去了,在队里睡了会就又来上岗了。”昨天,在灵境胡同口,记者看到正在指挥路口交通的王国良。而此时的江静作为奥运交通新闻处突小分队的成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协调向数十家媒体发布第二天场馆周边交通管理措施,提醒广大市民绕行。
“别采访我了,没什么可说的,我们队长和他爱人也都是交警,这两天也都回不去家,你去问问他们吧。”王国良说。
而在这一天,市交管局共有82对交警夫妻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保障北京奥运交通默默奉献。
金榜题名 交通管理
夺金实力
●最大规模停驶机动车,停驶机动车总数达200万辆左右
●最大范围得到市民支持,上百万车主承诺少开车
●北京迎来最畅通时刻,实施限行措施后,全市道路的交通流量比限行前下降41%
●开幕式结束后27分钟,贵宾全部离场
●GPS定位、事故自动检测等技术实现勤务指挥精确到秒
夺金历程
●2008年6月10日,奥运专用指路标识开始安装
●6月22日,18支奥运交通安保团队成立
●7月1日起,交管部门向北京市拥有两辆尾号同为单号或双号的私人小型客车的注册登记个人提供变更号牌服务
●7月17日,已为146名境外记者办理临时驾照
●7月20日,实行按照单双号行驶等限行措施,开始错时上下班,奥林匹克专用道启用
●8月8日,保障奥运开幕式16万人、7000辆车顺利集散
惠及于民
先进技术赛后推广
“76”,从自动检测提示牌旁边一过,牌上自动显示出了车速。在五环路林萃桥东,记者看到了一块新设置的车速自动检测提示标志。当车辆超速时,将有LED红灯闪烁提醒驾驶员。
五环路在夜间车少的情况下,超速现象较为严重。车速自动检测提示牌在五环路上共安装了8块,集中在超速、事故多发地段。提示牌安装后,超速车辆明显减少。试点成功后,该提示牌有望在全市事故、超速多发路段应用。
可以随时更改上下行方向车道的人字形潮汐立交、可以调节主路流量的环路出入口信号灯……奥运期间出现的新交通管理模式让市民感到先进和便利。奥运过后,这些措施有望更大面积推广。更有市民表示,奥运期间按单双号行驶等限行措施的实施,为北京交通管理积攒了最为宝贵的数据。
来源:北京日报 2008-8-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