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手记之六:中国制造
近些年,描述"中国制造了全世界"的各式文章常常见诸报端,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国内时,无法全面了解中国制造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到底有多么深远,直到我来到这个遥远的与中国相隔12个时区的加勒比小岛。
到这儿的第一天,初次进入联合国营地,那一排排国内知名品牌的空调和电脑、以及垃圾桶上"严禁热灰入桶"的中文标识,就让我产生了一种空间错乱,有了一种又回到国内的感觉。进一步观察发现,在联合国的办公营区中,除了汽车是日系产品外(当然,车中的很多零部件依然是中国制造),其他大到活动板房的建材、办公室中的电器,小到桌椅板凳,甚至连厕所里的马桶都是中国制造。如果说借此就断定中国制造了世界过于草率,那么说中国制造了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是绝对不会言过其实。
当然,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绝不局限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的营地之中,每天上下班,车窗外驶过的一辆辆摩托车上都嵌着各种的中文标牌,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中国成功的将海地带入了机动化时代。
当你步入当地的商场,更能发现海地离不开中国制造。门外的广告牌上是大幅的中国品牌展示,门口停放的是国内新款轿车,货架上摆的是国内著名品牌的各式空调、冰箱等家电。
记得2005年曾有一位美国女记者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结果是这一年中她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不得不将罢工的冰箱改作衣橱,还得要努力劝说将坚持不下去的老公拉回自己的阵营,当然最终他们全家还是与"中国制造"重修于好。而时至今日就像我前面描述的一样,中国制造的规模和影响力更是与七八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谁也不会再想做那位女记者做过的实验。当然我们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远远没有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中国制造仍然需要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来实现由大到强、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变。
希望不远的未来中国制造全部变成中国创造,某品牌电子产品上印着的"由加利福尼亚州的某某公司设计,中国组装"的标注永远成为历史。
(作者:晏晨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派驻海地维和民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