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警察节丨“1分钟接警,4分钟挪车” ——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再次提档升级
随着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工作时间延长、处理范围进一步拓展等一系列创新措施落地实施,2024年,北京交管局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机制再次提档升级。
道路交通事故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提升交通事故快清快处效率,防止“小事故”引发“大拥堵”,北京交管部门以建立完善的“专业+机制+大数据”现代警务运行体系为支撑,于2020年7月,依托“互联网+公安”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成立了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打造交通事故从报警到定责、从理赔到结案全程“网上办”的互联网远程处理模式,实现“接警即处警”。
2024年,北京交管局全新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大厅投入运行,成为国内首家集视频处理、警情调度、数据研判、线上理赔、保险反诈、诉求协调“六位一体”的立体化、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业务中心。
此外,北京交管局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提升轻微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模式“即接、即联、即处”优势。
(1)时间延展增容办
自2024年年初起,全市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工作运行时段有所调整,常规运行时间由之前的早7时至晚19时调整为早6时30分至晚20时,实现早、晚时段提前介入、削峰缓堵。
(2)范围拓展全面办
与2023年相比,远程处理事故的类型也逐步拓展,将节假日发生在高速公路拥堵路段的事故,符合一定条件的电动三轮车、多车、后报案等事故类型纳入远程处理范畴,从发生地点、交通工具、事故形态分类等方面扩大了对常见事故类型的覆盖面。
(3)科技助力智能办
为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增强用户使用体验,交管部门持续优化升级科技系统,不断丰富功能,提升了远程处理工作质效。当前运行的“远程事故处理3.0版”系统平台在丰富业务管理功能的同时,在用户端已支持多方视频通话功能,实现当事人与远程民警、保险专员的视频“群聊”,同框参与事故处理全过程,多维度为当事人答疑解惑,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对于当事人使用电子驾驶证、行驶证,未携带交强险保单等情况,系统支持快速核查,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4)警保联动一站办
事故处理完毕后,系统将案件推送到保险理赔专席,保险专员第一时间跟进,直接在远程处理大厅一站式开展在线定损理赔,“交管+保险”集中办公模式,对于符合快速理赔条件的事故,远程中心从处理到理赔实现全流程无缝衔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与保险部门的数据共享,无需当事人提供责任认定书、现场照片等证据材料即可完成理赔,让群众避免往返跑路来回奔波,实现了轻微交通事故从处理到定损理赔全流程闭环。
目前,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已实现轻微交通事故“1分钟接警,4分钟挪车”,事故致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有效降低人民群众出行和超大城市交通运行成本。
(1)缓解拥堵“力度大”
2024年,仅早晚高峰已远程处理交通事故15万余起,一般事故平均3.8分钟即可实现将车辆挪离现场,事故占路时间同民警赶往现场相比减少60%以上。特别是针对易出现早高峰提前、晚高峰推后的情况,时间延展后,可以更好地满足机动车出行总量大、学校和办公场所多的区域高峰期间事故快速处理的需求,大幅缓解出行高峰事故致堵状况。
(2)时空拓展“服务广”
在广泛调研基层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交通出行政策调整、法律支撑,对不同时段警情发生区域道路环境、警力分布、事故因素等方面精准分析,延长远程处理工作开通时段,分层级扩大远程处理事故类型范围,时空拓展后的远程处理比例较之前提升近4个百分点。
(3)提质增效“面貌新”
2024年,北京交警远程处理中心已累计远程处理交通事故51万余起,约占轻微事故总量的65%,日均处理能力达到1400起,群众报警后平均等待时长仅为0.99分钟,事故远程处理平均用时压减至16.8分钟,分别同比提速12.8%和8.2%,更好服务群众出行。
(4)理赔一体“惠民生”
当前已有人保、太平洋、平安、人寿4家保险公司入驻远程处理中心,覆盖北京车险市场份额90%以上。通过远程处理的小额车损和轻微人伤事故,平均理赔结案周期缩短近三天,最快24小时内即完成赔付,群众回访满意度达99.92%。
此外,自2024年起,交管与保险部门联合建立交通事故保险反欺诈机制,以打击交通事故保险欺诈违法犯罪为目的,利用交通事故远程处理系统平台案件预警功能,精准锁定欺诈线索,及时开展案件调查,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交通事故保险反欺诈机制试运行期间,开展调查的交通事故涉嫌保险欺诈案件共计25件,涉案金额达753万余元,特别是近期通过融合执法机制破获一起“碰瓷”近200次的跨省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开创了打击涉车诈骗犯罪的新模式,全力守护了人民群众安宁。
2025年,交管部门将不断强化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工作质效,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事故远程处理一站式办结服务的高效和便利。同时,全方位传播解读远程模式快捷、便民优势,提升社会知晓度、群众参与度,大力倡导“快清快处、利己利人”的现代交通文明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