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街慢行系统“动手术” 骑车出行不用与机动车抢道了
经常骑车上下班的肖女士发现,从9月底开始,路过平安大街时,她再也不用小心翼翼避着大型客车、心惊胆战混入机动车道。路边的非机动车道的设计更加合理,骑行也更加顺畅、安全。原来,这是因为交管部门对这条大街的慢行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对宽窄不一的非机动车道因地制宜地采取改进措施。
平安大街慢行系统得到优化(何建良/摄)
据北京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民警李磊介绍,平安大街是我市中心城区东西方向重要的交通干道,东起东四十条桥、西至官园桥,沿线有什刹海、北海、南锣鼓巷等旅游景点,以及医院、学校密布这条线路,人流、车流汇集,出行需求多样。由于道路条件限制,非机动车道宽度宽窄不一,部分道路存在违法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现象,严重影响平安大街一线慢行系统的连续和畅通。为此,北京交管部门充分结合平安大街一线道路特点和出行需求,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交通组织优化形式,有效提升慢行系统的通行环境。
规范停车秩序 采取内嵌式停车
据李磊介绍,平安大街一线慢行系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路侧停车与非机动车通行存在交叉,不仅对非机动车的通行产生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慢行系统连续性。为此,交管部门在宽度大于5.5米的非机动车道处,施划“内嵌式”停车位,具体措施为:在最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采用隔离设施保证非机动车的通行,在隔离护栏内侧设置停车泊位或者临时停车区域。
据悉,平安大街沿线一共施划7处、共计30余个“内嵌式”停车位,在保证慢行系统非机动车道连续、安全、舒适的通行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沿线停车需求。
改成“内嵌式”的大客车停靠点(何建良/摄)
此外,在平安大街什刹海周边,旅游大客车临时停车需求较大。交管部门队前期已设置的3处旅游大客车临时上下点进行优化调整,取消了其中的1处站点,其余2处也采取“内嵌式”设置进行优化。
民警提示司机,大客车临时落客区处有标志标线提示,只允许车辆临时停靠,不能长时停放,否则将受到一定的处罚。
充分利用空间 设置快慢式双排非机动车道
受平安大街道路限制,平安大街一线道路非机动车道存在宽窄不一现象。一般来说,非机动车道不能低于2米,因此宽度为4米-5.5米之间的非机动车道不能满足设置“内嵌式”停车的需求。针对这样的路段,交管部门创新设置了“快慢式”双排非机动车道。
快慢双排非机动车道(何建良/摄)
以平安大街前海西街南口至厂桥路口道路北侧为例,非机动车道普遍宽度5米左右,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放现象突出,严重影响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为此北京交管部门对该路段设置双排非机动车道,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非机动车通行,另一方面杜绝了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现象。
优化隔离设施 非机动车通行更安全
平安大街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宽度低于4米、不能满足设置“快慢式”非机动车道的条件,北京交管部门通过采取对非机动车道起点设置渐变式导流带,完善隔离护栏和防撞桶的方式,压缩非机动车道入口处宽度,减小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的条件,确保非机动车通行路权。以平安大街宽街路口至张自忠路口道路南侧为例,这个路段非机动车道宽度普遍4米左右。以前这个路段机动车违法停放常常阻塞了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在非机动车道起点处设置导流带、隔离护栏、防撞桶等设施后,机动车进入的空间就被压缩,阻止其进入,从而保证非机动车通行。
据记者了解,目前采取这些措施使得平安大街一线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安全性、舒适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下一步,北京交管部门将在这一带增设监控设施,进一步打击违法停车现象,保障慢行系统的顺畅进行。此外,交管部门将仿照平安大街模式,对我市其他道路采取慢行系统优化措施,为市民提供良好出行环境。
北青网(记者、责任编辑: 温晓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