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交管部门持续夜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临近年底,天气转冷,自驾出行增多,酒驾醉驾违法引发交通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市公安交管部门依托平安行动,持续开展夜查整治酒驾醉驾违法行为,防范涉酒交通事故发生,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在12日晚间的全市夜查行动中,交管部门共查获酒驾、醉驾司机37人。

11月12日晚9点,朝阳交通支队在驹子房路码放好隔离锥桶,例行开展夜查酒驾工作,对过往车辆逐一筛查司机是否有饮酒情况。不久,一名摩托车驾驶人吹亮了民警手中的酒精初筛仪。经现场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仪器数值显示119mg/100ml,达到醉驾标准,该驾驶人随即被交警带走进行抽血检测。经过抽血检测,摩托车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为146mg/100ml,他将面临罚款5000元、吊销驾驶证且5年内不能重新考取的处罚。
除了对过往汽车、摩托车进行筛查,交管部门也对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驾驶人进行吹气测酒。尽管偶尔有驾驶人对非机动车测酒表示疑惑,但仍停下车辆配合交警工作。9点50分左右,一名年轻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经过,被交警拦下测酒时,酒精初筛仪突然亮起,该男子随后被引导到路边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结果显示,其血液酒精含量为53mg/100ml。其后,又有两名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因酒驾被查。经检测,二人血液酒精含量分别为28mg/100ml和55mg/100ml。

三名驾驶人因未达到80mg/100ml的醉驾处罚标准,交警现场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说明酒后驾驶非机动车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并建议驾驶人停放好车辆,不再继续骑行,“可以推着回去,或者选择其他方式。”一位现场被查处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表示,他晚上和同事聚餐时喝了一些啤酒,“以前不知道非机动车不能酒驾,喝得也不多,现在知道了,以后肯定不会了。”

“酒后驾车危害很大,酒精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的视力、判断力、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严重下降,对车辆的操控能力变差,在突然出现的行人、车辆或障碍物等紧急情况时,无法做出及时制动和正确避让。同时,在酒精作用下,驾驶人也容易变得过于自信或冲动,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等违法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极易引发事故,威胁自己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朝阳交通支队安全监督管理中队中队长王泽地表示,“特别是对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来说,电动自行车更需要一定的平衡技巧来操控,而且车辆对驾驶人几乎没有保护。饮酒后,人的平衡感会失调,增加了操作失误、自行摔倒或撞上固定物的风险。”
为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提升城市文明交通水平,市公安交管部门已在今年7月份启动了非机动车十类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对非机动车逆行、闯灯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查处整治的基础上,对骑车拍照、多人并排骑行、追逐竞驶、人行道骑行、酒后骑行等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持续严查严管,在夜查机动车辆酒驾违法的同时,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也纳入了筛查范围,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此外,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守法骑行、佩戴头盔,共同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尽管持续开展宣传和违法整治,但仍有部分驾驶人因饮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就在11月11日刚过零时,在北五环外环辅路上清桥东侧,冯某驾驶电动自行车与路牙接触,发生单方事故后倒地,造成自己受伤,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经抽血检测,冯某血液酒精含量为269mg/100ml,达到醉酒驾驶标准。
交管部门表示,为确保市民夜间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将每天“不定时、不定点”持续开展夜查整治行动,同时充分总结和提炼查酒经验做法,采取机动灵活的夜查模式,综合运用压缩车道、观察拦截相衔接等方式,科学设置引导标识、发光警示等各类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在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临近年底,交管部门将按照平安行动的部署要求,除加大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违法的查处力度外,还将结合冬季违法特点,重点查处面包车超员载客、摩托车改装炸街、货车渣土车有组织涉牌违法、非机动车闯灯逆行等易肇事肇祸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化解各类突出风险隐患,压减防范交通事故,确保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交管部门提示
酒驾醉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广大市民朋友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其中的“车”不仅包括机动车,也包括非机动车。同时应自觉抵制、主动劝阻酒驾醉驾行为,聚餐聚会时不劝驾驶人饮酒,饮酒后不要驾驶各类车辆,共同守护道路交通安全,守护家庭幸福安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