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五道口路口完成交通改造,信号灯增设“四面全绿”时段

时间:2021年12月06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五道口毗邻地铁、高校、商场、产业园、住宅区,业态复杂、人流众多,被网友戏称为“宇宙中心”,五道口路口更是名副其实的“宇宙中心”路口,常年交通流量极大,赶上高峰时段,每小时的人流量能达到1万人,“四面堵车”也是常态,市民通过12345热线投诉不断。

  为此,海淀交警针对这一路口开展了系统的改造,分析各种交通群体出行需求,拓宽人行道、增设非机动车左转信号灯、增加机动车右转信号灯,还创新性的设置了行人信号灯全绿时段,方便通行,避免路口人流淤积。一段时间来,交通缓堵效果明显,以往高峰时段十分钟才能通过的路口,现在只需要等候一次信号灯。

image001

五道口路口增设了非机动车左转专用信号灯。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高峰时段行人流量每小时1万人,12345投诉不断

  五道口路口位于成府路与荷清路交叉口,成府路为双向两车道,荷清路为双向单车道,该路口为十字交叉路口。路口位于五道口城铁站西侧,涉及中关村街道(南侧)、东升镇(北侧),紧邻华清嘉园等多个住宅小区、清华科技园及清华大学,周边汇集华联商场、五道口美食城、东源大厦等大量餐饮娱乐场所。它也是名副其实的宇宙中心路口,但令它全市闻名的不仅因为被大家戏称宇宙中心,更多的还是由于这个路口拥堵的交通状况。

  其实,五道口路口的拥堵成因并不复杂。晚高峰时段(17时至19时)清华科技园及周边企事业单位下班车流、人流集中,路口又没有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行人专用过街设施,大量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瞬间交织,导致路口行驶缓慢,“12345接诉即办群众反映较为集中。据海淀交通支队中关村大队的民警实地统计,在晚高峰5点半到6点半的时段,行人流量能达到每小时1万人,其他时段虽没这么密集,但全天交通也往来不断。

  20218月,北京启动交通文明示范路口创建专项行动。海淀交通支队中关村大队经过充分研讨,将五道口路口列为第一批参与创建的市级示范路口,要借助此次示范路口的创建工作给这里的交通状况变变样。

  在增派值守人员、开展多种宣传、加强对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的同时,中关村大队启动了对五道口路口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路口通行时间大幅缩短,未来将继续细化配时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优化方案最终定稿。在五道口路口增设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信号灯,实现东西非机动车一次左转,如今这已经是很多路口改造时的标配。

image003

五道口路口的人行横道宽度由6米扩宽到了8米,能容纳更多行人同时通过路口。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这里还有很多因地制宜的创新措施。其中,人行横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由原有6米拓宽至8米;增设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灯,并将南北方向停止线回退,可以容纳更多的行人同时通过路口;路口信号灯的配时得到优化,高峰时段通行时间由原有55秒增至70秒;增设行人专用放行时段,每次信号灯交替后,行人信号灯都有15秒的四面绿灯,很多步行者就能避免在路口扎堆儿等候,缓解拥堵;结合路口的交通流量流量,增设东向西方向专用车道,提前分流右转车辆,减轻路口压力,把行人通行的时间和机动车通行的时间分开,避免人车交织。

image005

非机动车道也进行了拓宽,左转自行车有了独立的等候空间。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据中关村大队民警的现场检测,从近一周的运行效果来看,五道口路口通行能力大幅提升,行经路口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减为1个信号灯周期通过。东西向左转机动车与同方向通行行人、非机动车的交织现象也明显减少。伴随着人行横道的拓宽、放行时间的加长及增设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信号灯等措施,早晚高峰时段行人通行安全顺畅,非机动车有序行驶,路口秩序明显改观。

  同时,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非机动车驾驶员对新增设的非机动车左转信号灯不适应,仍按传统方式两次通过路口;二是有部分群众反映,由北向西右转弯车辆等候放行时间较长。

  针对上述问题,中关村大队一方面将依托示范岗一岗四员力量对行经路口的非机动车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宣教,引导群众正确认知非机动车左转信号灯的通行方式,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调整该路口信号灯配时,力求做到最优配时水平,减少群众等候放行时间。

  来源:新京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