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 各国喊打
日本 酒后驾车“连坐”处罚
日本《道路交通法》对酒后驾车做出了严格规定,除对酒后驾车者本人严加惩处外,还对提供酒水、车辆以及同乘人员实施处罚。
《道路交通法》对酒后驾车的新规定于2007年9月19日开始生效,其中第六十五条规定,任何人不许酒后驾车;严禁为酒后驾驶员或者是疑似酒后的驾驶员提供车辆;任何人不得为即将驾车的司机供酒、劝酒;不得乘坐酒后驾驶员驾驶的车辆,违者严惩不贷。
在日本,酒后驾车分为“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其中“饮酒驾车”分轻重两级,每公升呼气中含酒精量在0.15至0.25毫克的属于轻度饮酒驾车,0.25毫克以上的属于重度。
根据《道路交通法》规定,对于醉酒驾车者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1美元约合95日元)以下罚款,并当场吊销驾照,3年内不核发驾照;饮酒驾车者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对于醉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也要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对饮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则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以下罚款。
西班牙 醉驾属刑事犯罪
2007年底,西班牙议会修改了道路安全法规,将酒后驾车、超高速驾驶等几项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
按照西班牙现行法规,如果司机的呼气酒精浓度超过每升0.25毫克,就属于酒后驾车;对于职业司机和驾龄一年以下的新手来说,这一要求更加严格,呼气的酒精含量不能超过每升0.15毫克。
交通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如发现司机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高于每升0.6毫克,那么不管有否造成交通事故,司机都会面临刑事处罚,将被判处3到6个月的监禁或者处以高额罚款加上31天到90天的社区劳动,同时吊销驾照1年到4年。如果因酒后驾驶酿成事故,司机还会被追加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在追究醉驾责任时,如果司机行为未达到刑事处罚的标准,西班牙交通安全部门即可启动行政处理程序,对酒后驾车者开出“严重违规”的行政处罚罚单,要求他们缴纳600欧元罚款,同时吊销驾照3到6个月。
巴西 实行“酒精零容忍”
以前,巴西允许司机少量饮酒后驾车,只要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不超过每升0.6毫克就没有问题。但是,许多巴西人都觉得自己酒量大,一端起酒杯就放不下,尤其是每年的狂欢节期间更是巴西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其中许多是由酒后驾车引起的。
据统计,2007年狂欢节期间巴西共发生2471起交通事故,死亡147人,大多数事故都与酒后驾车有关。巴西司法部对过去几年的交通事故进行研究后发现,80%车祸死亡者的血液中都被测出含有酒精。
巴西总统卢拉于2008年6月20日签署一项法令,规定在血液中被检测出含有酒精的司机均属“严重违章”,将被禁止驾车一年,并处以955雷亚尔(1美元约合1.82雷亚尔)的罚款。同时,血液中酒精含量每升超过0.3毫克的司机将被判处6个月至3年徒刑,但初犯者可交纳300至1200雷亚尔的罚款而免除坐牢。法令还禁止在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公路两旁出售含酒精饮料,否则将被处以1500雷亚尔的罚款,但城市路段除外。
这项法令被俗称为“酒精零容忍”,很多人都认为其过于苛刻,而习惯“喝一点”的部分巴西司机仍存在侥幸心理。但没想到政府这次“动了真格”,短短10天内就有296名司机在酒后驾车时被抓。
来源:北京日报 2009-8-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