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宣传也应寻求“植入”
2010年春晚以丰富多彩的节目为全国人民奉上了一顿丰盛的年夜文艺大餐,同时也因其众多的植入式广告成为历年来颇有争议的一次春晚。
且不说春晚节目中植入的广告是否过于牵强和“赤裸”,单是植入式广告这一形式在春晚的广泛应用便是商业社会的需求催生的成功案例,达到了渗透式宣传的目的。
在机动车迅猛增长、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在呼唤交通安全宣传的创新与实效,而春晚的“植入”广告便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同样,交通安全宣传也应寻求“植入”,寻求在已有的上交通安全课、发宣传单、摆交通事故展板、拉宣传条幅等宣传以外的“植入”。
在去年开展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中,许多地方在酒店餐桌上摆放禁止酒驾提示卡、在酒瓶包装上加印禁止酒驾内容便是一种很好的植入式宣传。
因此,为了让交通安全宣传更有特色,还要开动脑筋,创新理念,拓宽渠道,积极协调,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交通安全内容植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植入人们的脑海,植入人们的心田,主导人们的思想意识,影响人们的交通行为,从而使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成为人们出行时习惯性的“下意识”,文明交通行为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谐、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春天到了,让我们都来种植吧,种下一粒安全的种子,植下一棵安全的幼苗,创建条条平安的大道,收获株株幸福的绿荫。
来源:人民公安报 交通安全周刊 2010-3-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