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大山交警守卫京北动脉

时间:2011年11月29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记者(右)跟随大山交警在110国道沿线的险峻山路上探查,翻山处理事故对于交警来说是家常便饭。


交警在110国道疏导交通

  在北京北部昌平、延庆的大山里,蜿蜒盘旋着三条公路:京藏高速、京新高速、110国道。每天夜里,一过21时,这三条公路上,就开始流淌着由一辆辆大货车组成的铁流。据统计,平均每天有3万辆大货车由这三条公路进出北京,车上拉载的是供应北京以及周边省区供暖发电所需的煤炭、北京人吃的大部分牛羊肉及奶制品、蔬菜。不夸张地说,假如这三条大动脉一旦“断流”,那么北京人的正常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困难。而维系着这三条公路正常运行的,是一群大山里的交警。

        现场直击
        “坦克”排着队迎面飞驰而来

        晚8时,记者登上昌平区交通支队马池口大队十三陵警区的一辆警车,随交警陶忠开始他的夜巡工作。
        马池口大队十三陵警区主要负责京新高速和110国道的交通管理。警车从昌平西关环岛沿110国道向西,走出三四公里,刚驶入军都山脉,记者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仅有上下两条车道的国道上,重载大货车排着队飞驰而来,发出隆隆巨响,像是一辆辆坦克车;大货司机们自行加装的一排大灯全部开启远光,道路、来车都笼罩在刺眼的光晕之中。突然,一辆大货车闪出车流,逆向借道超车,迎面扑了过来,和这些载重量达四五十吨的庞然大物相比,警车简直就是个玩具。
        “怎么不上京新高速,这条路多悬呀?”听到记者的疑问,陶忠回答,“京新高速目前只有进京的单行线,警车没法儿在上面来回巡逻。如果万一堵车应急道被占,警车根本没法儿赶到发生事故或故障的地方,在110国道上能看到高速的大部分情况。虽然危险,可还能找个地方就近爬上去处理现场。”
        爬山翻护栏去处理事故
        望着左上方山坡上京新高速路的一长溜车灯,记者纳闷了,“这山坡又高又陡,你们走什么路上去呀。”陶忠一笑:“哪儿有路呀,就近找个地儿,爬上去呗。时间长了,常爬的几个地方已经让我们踩出条路来。”
        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陶忠选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停下车,带领记者沿着他所说的“路”开始往上爬。顺着微弱的手电光,记者看到,不拨开两侧的荆棘,这条“路”几乎看不见,说它是路,无非是坡上的草被踩没了,成了一条坑洼不平的羊肠小路。有些地方,不扯着旁边的树枝,根本上不去。“这条路算是比较好走的,有一处还得先下一个干了的河谷,再爬山。太难走的地方,我们就在上边拴一根绳子,以后再来就抓着绳子往上爬。”陶忠说。
        爬上去,还得翻过半人高的铁丝护栏,陶忠告诉记者,由于常翻护栏,他们的警服上常被剐出小口子。“说起来,翻护栏是违法的,作为一个交警不该这么干,可没办法呀。爬上来,我们就得去找事故地点。为了能让救援拖车、救护车、消防车上来,我们得徒步过去把所有货车都截断,然后才能让救援车从逆行方向上来。”

        交警故事
        “拍车门”一夜走20公里

        在这条大动脉上,只要一辆车出了事故或故障,就像形成了血栓,后边所有车立刻全都陷入停顿。交警们只要在下面发现高速路上突然没车了,心立即“拔凉拔凉”的:准是前面又堵了。
        马池口大队十三陵警区警长赵德军告诉记者,和城里司机不一样,这些大货车司机出事故后从来不报警。“比如甲刮蹭了乙的后视镜,乙要甲赔二百,甲说我只赔一百五,两人为50块钱会争论半宿。而后车司机既不劝,也不报警,直接熄火关灯,钻进被窝就睡,等到交警察觉路况有异,赶来解决问题,后边已经睡倒几百上千人了。”交管部门只能通过路面监控探头和一线交警巡逻时的观察来发现堵点。
        每逢这种情况,交警们是最辛苦的:解决了前方的纠纷,还得依次拍后车的车门唤醒司机们。而这种加长的货车加上前后车距,大约30到40辆就能占满一公里道路。面对几百上千名等候唤醒的司机,值班交警经常要一夜徒步走20公里。
        记者在延庆张山营检查站采访了一位司机,这位常年往返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到天津港之间的魏师傅证实了交警的说法:“夜里一遇堵车我们就抓紧休息,没人着急赶路。”他回身,指了指自己身后的铺位,“反正驾驶座后边就是床,路通了肯定有警察来拍门……”
        “北京交警救了我的命”
        今年6月13日12时40分,交警吴塔林巡逻至110国道48公里处时,发现路面有许多散落物,怀疑有车辆肇事逃逸,立刻下车观察。路南侧一条很长的刹车痕,引起了吴塔林的注意,他沿着痕迹找过去,发现一辆大货车侧翻在路边沟里,货车驾驶室与一棵大树相撞,门已变形,驾驶员被卡在驾驶室里,满脸血迹,呻吟着喊着救命。
        吴塔林立即将警车停放在安全地带,深一脚浅一脚地爬下十米多的深沟,了解司机的伤情,同时拨打119和999,可手机怎么也拨不通,原来大货车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信号杆撞断了,沟里根本没有手机信号。吴塔林安抚司机后转身又爬出深沟,走出好远才找有信号的地方联系救援。两小时后,经各方共同努力,大货车司机终于被救了出来,经诊断,大货车司机眉骨及左腿膝盖骨骨折,身体多个部位挫伤并失血,如果不是民警及时发现进行救助,后果不堪设想。为救大货车司机,吴塔林头顶烈日,爬上爬下深沟十余次,汗水浸湿了警服,浑身上下蹭满了黑泥。受伤司机深深感动,连声道谢:“北京交警救了我的命,还是首都警察好!”
        “我们这儿是北京治超的最前线”
        除了疏堵,执勤交警另一项重点工作是治超。晚上9时许,记者抵达莲花滩收费站附近的老银庄分流岗。这是一个X形路口,从两个方向驶来的车辆要在这里按照前方国道和京新高速的道路流量、行驶状况被分流。从傍晚5时30分起,延庆交通支队国道队交警王茂已经在岗位上站了4个多小时,他还要继续执勤到次日早晨8时30分。而这一带的环境比记者刚刚走过的国道还要恶劣。在采访的半个小时里,记者打开的采访本上已经铺了一层煤尘,钢笔划过纸面如同磨砂。
        国道队孙峰队长告诉记者,十几天前,凌晨3时,他就在距此不远的大榆树路口拦下了十多辆严重超载的外地货车。这些车的车身都经过改造,轮胎上都箍着特制的钢丝。次日清晨,路政、交通局、巡警等执法人员赶到现场,一过磅,这些车的满载重量已经达到一百四五十吨,超限150%以上。这样的车一旦发生事故,酿成多少死伤只能听天由命。“现在公安部正在全国部署治理货车超载超速、客车超员和疲劳驾驶,我们这儿是北京的最前线。”孙峰说。
        崇山峻岭间生生找出条“辅路”
        凌晨1时,昌平交通支队高速路队徐爱民警长驾车带着记者穿行在京藏高速下方的小路上。从2009年至今,高速路队的交警们在居庸关之外十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中,硬生生找出了一条“辅路”。
        徐爱民告诉记者,110国道和京新高速全是进京车,而京藏高速全是出京的。“每天从下午3时起,出京的小客车减少,才开始放行大货车,让它们尽快驶出北京。”居庸关之外,京藏高速公路进出京方向出现“分叉”。出京方向出现事故,交警不能将车停在进京方向,然后跨过护栏去解决。而且只要有事故,包括应急车道内的所有车道会在短时间堵死。高速路队的交警只好和110国道上的同事一样,走下高速路,自行寻找可以爬山的地方。
        “如果跟在那些被堵死的大货车后边,真不知道得多长时间才能到现场。所以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开着车在居庸关外面转悠,看见路就钻进去试试,走不通再倒回来,走通了就做个记号。试来试去,最后几个人把信息一凑,竟然通了——我们在大山间找到了一条辅路。”  
     
        记者手记
        沿着110国道出京方向翻过军都山,气温骤降。刚走下警车,冷风像是地狱里射出的寒冰利箭,瞬间穿透记者的衣服。老银庄分流岗的简陋岗亭上装着一盏高瓦数的照明灯,漫天的黑尘在夺目的白光下纷飞,时刻提醒着过往的路人:这儿的污染指数始终都是500。
        危险、污染、严寒,每天在这里迎接这三重考验的,是一群平均年龄45岁左右的交警。采访过程中,最让记者头疼的是他们根本说不出自己的工作当中有什么波澜,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反正每天都是这么干的。”
        交管局一位机关干部曾经有言:“坐办公室的,谁也别总说自己辛苦。要觉得在机关辛苦,就到110国道上站几个月去。”
        诚哉此言!  
        来源:北京晚报 2011-11-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