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本市机动车冲破500万辆

时间:2012年02月17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在1月冲破500万辆大关,目前达到501.7万辆。“破五”后,机动车号牌仍为京N号段。由于小汽车限购令的实施,“破五”延缓了11个月到来。
  根据交通部门统计,去年本市净增机动车17.3万辆,比前年少增61.7万辆,2011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98.3万辆。这是自1984年以来,机动车保有量增幅首次放缓。
  请读者跟随我们追溯一下。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本市机动车突破第一个100万辆用了48年,从100万到200万、从200万到300万,分别用了6年半和3年9个月,而东京这一过程分别用了5年和10年。从300万辆到400万辆,本市仅用了两年7个月,而东京这个过程却用了12年。进入21世纪以来,本市机动车年均增长25万余辆,2009年净增量更是高达51.5万辆,几乎与香港机动车保有总量相当。
  随着私家车走进千家万户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道路拥堵也成为许多市民每天都需要面临的窘境。一位交通专家算过一笔账,每增加100万辆小汽车,需要新增加的路网相当于整个二环内路网容量,相当于五环内路网容量的30%。
  2010年9月17日,也是中秋节前,一场小雨让本市中心城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塞车,全市道路资源严重饱和,路面成了停车场,拥堵路段超过140条,拥堵指数瞬间攀升至9.68,刷新采用限行措施以来的最高纪录。日益增长的小汽车令北京城不堪重负。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给出的预测是:如不采取措施调控和引导机动车使用,到2015年,本市机动车数量将达700万辆,路网平均速度将低于15公里/小时,拥堵指数达到9.5以上。这一速度跟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差不多。
  2010年12月21日,市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从建、管、限等方面提出了28条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其中第19条“实行小客车保有量增量调控,缓解机动车过快增长势头”中规定,本市小客车购买需要先摇号取得资质。
  缓堵组合拳,放缓了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本市平均每个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包括严重拥堵、中度拥堵)共计1小时5分钟,较2010年同期的2小时25分钟减少了1小时20分钟。工作日早高峰平均提早结束半小时,公共交通出行人数每日比去年增加79.6万人次。
  而缓堵措施实施后的另外一个直接效果就是,5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这一数字迟到了11个月。

  新闻延伸
  11个月,我们做了什么
  ●道路:本市确定了47项、总投资33亿元的微循环道路项目,建成微循环道路5450米,改善了周边近50公里道路的通行条件;完成高碑店路口渠化、远通桥匝道拓宽等疏堵工程110项;完成国贸地区综合疏堵和交通组织优化;完成二环路辅路、颐和园路、八角东街等242项城市道路大修工程。
  ●停车:全市2942个停车场上调停车价格,三环路内停车场停车数量有所下降,小客车出行比例首次下降。城六区共规范100万个停车位,新增近7万个停车位;市政府槐柏树街办公区等91处、117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开放。
  ●其他出行方式:8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南段和15号线一期东段3条轨道交通新线提前通车,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36公里,总里程增至372公里。
  新增公交专用道30.5公里。本市在京通路开设了首条快速公交通勤走廊,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提高1.2倍,高峰时段进入中心城的小客车减少1200辆;开通57组社区通勤快车,连接天通苑等大型居住区与中关村等重点功能区,日均客运量3.6万人次;开通15条“袖珍公交”,改善了重点地区和地铁站点周边公交微循环,日均客运量3.5万人次。
  ●管理:实行停车收费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增设隔离护栏、便道桩、交通标志和科技执法设备。
  小结: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40%上升至42%,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下降。中心城交通运行状况有所好转,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由2010年平均的6.1下降到4.8,路网运行速度由每小时22.6公里提高到25.3公里。

  相关链接
  北京机动车最累
  与其他世界城市相比,北京这座古都的机动车出行特点显得独树一帜。据交通部门统计,本市机动车是全球“最累”的,年行驶里程为东京的2倍,属高强度使用。
  不仅如此,本市机动车出行约八成集中在六环范围内,高密度聚集。国外大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从中心区向外围递增。
  造成这些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本市购买车辆的门槛低、小汽车使用成本低、绿色出行意识低、替代出行方式服务水平低。
  还缺300万个车位
  本市机动车突破500万辆,但现有收费停车位147万余个,还有100多万个停车位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按照发达国家每辆车平均配1.3个停车位的比例计算,本市还缺300万个停车位。

  新闻延伸
  5年内,我们还要做什么

  根据目前的机动车增长速度,交通部门预期,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0万辆之日可能推迟到2016年,这为交通缓堵和综合治理工作赢得了5年的宝贵时机。
  ●道路:
  规划:本市将重点建设280公里城市快速路网,形成“环线+放射线”的快速路系统。到2015年,本市将形成“1-1-2”小时交通圈,在中心城内,市民通勤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最远新城到中心城(五环路)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本市到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2小时。
  ●停车:
  需求:每增加100万辆小汽车,需要增加的停车面积相当于二环内面积的一半。
  规划:加强停车管理,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引导小汽车在中心城区的合理使用。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停车设备和停车诱导指示系统。
  ●管理:
  本市要以新驾驶员和专业运输驾驶员为重点,进一步严格培训、考试、驾驶证审验和从业资质审批。凡驾驶专业运输车辆发生一次亡3人以上事故的,一律向社会公布所属企业和驾驶员培训驾校。各区县抓紧扩充专业交通协管员队伍,今年8月底全部到位,实现每个灯控路口有人看,繁华复杂路段有人管。
  同时,管理系统中的科技含量将提升。本市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物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行云工程”,完善高速公路ETC、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系统、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智能停车管理与服务、智能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等。
  ●其他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长度将达到708公里,中心城区每500米就有一座地铁站。地铁轨道线将在北京城下四横四纵交互往来,全市换乘车站达90座以上。全市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承担公交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
  快速公交通勤网络初见端倪,建成阜石路、广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总里程达到450公里以上,实现四环路以内公交专用道成网运行。
  小结: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降低到25%以下。
        来源:北京日报 2012-2-1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