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驾驶证新规,严罚也能出文明

时间:2012年10月20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道路交通文明的确立是现代中国社会最基础的道德建设之一,它将传递给社会巨大的正能量,这其中,交通新规所起到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强制力保障,唤醒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守法意识  
自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布以来,因其影响面广,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乃至吐槽。这是件好事,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最好注脚,但分析新规需理性,新规并不是简单的限权法规,而是向交通违规行为的宣战书,实施得当将引领中国迈进交通文明的大门。
    交通新规之所以受到关注,不外乎一个“严”字。也正是这种“严”,让一些人觉得自己开车不能随心所欲了,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严查酒驾时的情况,多少人抱怨查得太严、管得太宽,多少人因此与警察发生过冲突。但事实上,严查酒驾之后,2011年,我国车祸死亡人数为6.2万人,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减少,而且很多人都开始养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习惯,也都慢慢接受了这种“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的交通文明。有时候,我们是需要一些矫枉过正的勇气、需要一些打破法不责众观念的决心,尤其是对于道路交通,处罚太轻,驾驶员往往会对处罚“忽略不计”。此番“严法”再出,备受关注,并不是《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太严格,而是国民还没有从松松垮垮的守法意识中苏醒过来。
    规则并非限制,制定规则更不是为了处罚。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严厉的处罚面前,人人都会掂量掂量违规的成本。这种外部的强制是强化公民的守法观念,从不敢违规到不会违规的必要手段。有时候,文明正是“罚”出来的。不少从一些发达国家游历归来的人,说起人家的公共秩序都赞不绝口,但谈及人家的违规处罚又频频咋舌,直言新加坡吐口痰就罚几百新元,墙上乱涂鸦可能被施以严酷鞭刑,美国乱养狗的话主人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咱们太小儿科了。话虽平实,理却深刻,没有谁是圣人,公民良好道德素养和守序意识的提高,往往和严刑峻法密不可分,而这也正是社会文明提升的基础。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文明的建立必须依托于法律,习惯的改变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法律恰恰是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工具。道路交通文明的确立是现代中国社会最基础的道德建设之一,它将传递给社会巨大的正能量,这其中,交通新规所起到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强制力保障,唤醒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守法意识。因此说,网友吐槽之余不应忘了多给这部即将带动社会整体道德文明升级的良法一些掌声。
    我国的法治建设已初具规模、法律规范已成体系,但为何一些陋习、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其中部分原因在于现阶段法律中有些规定过于模糊、处罚力度不大,法律威慑力的不足给了一些侥幸者以“浑水摸鱼”的空间。比如,《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于2010年5月1日正式在北京施行,其中规定市餐厅、网吧以及体育馆等10类场所将全面禁止吸烟,然而在禁烟场所抽烟,个人暂时免于经济处罚,只有场所的管理单位将因禁烟监管不善受到处罚。这样的惩罚力度在吸烟者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像《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这样严格、精确的法律法规在我国还太少太少,保障中国道德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修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制定严刑峻法的同时也不应忘记严格执行。新规出台后就有网友对交通执法提出质疑,怀疑交通管理部门能不能做到严格、统一、无差别化的执法,这样的怀疑是有必要的,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交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交通管理部门理应本着执法为民、忠于法律的精神依法行政,认真履行交通行政执法职能,为促进道路交通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任何的进步和成长都需要从改变开始,《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修订正是我国交通道德文明的改变,也将成为我国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奠基的“第一铲土”。
    来源:法制日报 2012-10-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