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交警现场疏堵
入冬以来,本市早晚高峰交通流量增大,交通压力凸显。交管部门启动高峰勤务机制,最大限度投入警力,增加疏导岗位,以维护交通高峰期间的路面秩序。根据工作方案,交管部门将摸排全市交通堵点,逐一分析成因,针对每处堵点各出台一个疏导方案。昨天记者跟随民警现场体验定点疏堵的工作状况。
昨天下午5点30分,复兴门桥东南角,二环主辅路交界处,西城交通支队西单大队一警区巡逻民警韩岗正在路边做定点疏导。此时,与韩岗相距50米的另一个二环主路入口处,同警区的交警也同样忙碌着。
寒风中,车流里的韩岗一边挥舞着指挥棒,一边大声喊着:“请停一下”、“快,快”、“你,这边”……在他的疏导下,公交车出站很顺畅,主辅路车辆交替也变得更有节奏感。30分钟后,车辆行驶速度已经明显快了起来。
■执勤也要动脑子
从西便门到阜成门,这样的管区在别人眼里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而韩岗在这里执勤已经3年了。
“作为一个交警,除了嘴里、手里,腿上要勤快,我觉得脑子也得用上。”动了脑筋的韩岗发现,从月坛北桥去金融街上班的左转车辆特别多,有的时候排队都会排到二环主路上,很大程度影响了二环主路的通行。在他的建议下,在这里单加了一个由北向南的信号灯,虽然只有30秒,但却解决了这里一直存在的交通难题。
“这里的地形确实复杂,很多外地进京车辆经常会走错车道。有的外地车甚至为了进入二环主路而跨越三条车道强行进入。多数情况,我会告诉他这条路该怎么走,而不是处罚他。因为,我觉得他会走了,下次就不会捣这么大乱了,这比罚他200元钱有意义。”韩岗说。
■眼里有活儿是基本素质
正说着,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打着双闪停到了紧急停车带里,与他擦肩而过的汽车呼呼驶过,司机多次战战兢兢地试图打开车门下车。记者还没反应过来,韩岗就已经走过去了。原来司机就是想询问京港澳高速怎么走。
“我执勤的时候碰到问路的人挺多的,如果我就站在原地等着他下车来问我,他一开车门势必会影响过往的车辆通行,而且危险系数极高。我多走几步过去问,又安全又省时。”韩岗说。
在韩岗看来,眼里有活儿是交警的基本素质。“只要看到车流发生变化,车速慢了,或者对面的路上没车了,就能马上意识到前面一定有事故了。”而这时的他,就早已骑上自己的摩托车赶往事故现场了。在韩岗管界的交通事故处警平均在3分半钟左右,而韩岗最快的处警纪录是1分半钟。
■我虽然渺小但至少可以换来一段通畅
“其实,站在路上指挥交通有时候感觉就像下棋一样,看到路面行驶通畅,我的心里也就跟着通了。尤其是在自己的指挥下让原本堵的路变通了,就特别有成就感。”韩岗笑着说。
韩岗说,“虽然一个人是渺小的,甚至在早晚高峰的时候,我的力量还不足以让整个道路通畅,但是在我的指挥下哪怕通畅了一段路,让路上的人们能早回家10分钟,我也觉得很欣慰。”
■理解是最暖的棉衣
执勤民警几乎没有不遭过白眼的,尤其是在处罚的时候。但是,群众的理解和帮助才更会让这个七尺男儿落泪。“就在前几天早上6点多,我正在路上定点执勤,一位大妈朝我走过来,我以为她是来问路的,结果她什么都没说直接上来就摸摸我的裤子,说:‘孩子,穿护膝了吗?这么冷的天,别冻坏了。’当时,她的话比穿多少层棉衣都让我觉得暖和。”韩岗说得有点动情。其实,这种温暖韩岗不止一次地体会过。
■交警最烦开车看热闹的
在一线干了3年,说起让自己最生气的事儿,韩岗很激动地说:“我就烦那些别人出了事故,路过看热闹的司机。有人能停下车来看马路对面的事故,这时候我最急也最气。”
韩岗说,其实交管局的快清快处的原则特别适用于他管辖的路段。“基本上在这条路上发生的事故就是刮蹭和追尾。如果没有人员伤亡,没有酒后问题,希望大家拍了照片后赶紧把车挪到旁边,尽快把车道腾出来,这么一个小举动不知道可以缓解多少拥堵,尤其是在早晚高峰的时候。
来源:北青网 2012-1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