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治堵 居拟办实事之首
3月4日上午,市政府向社会公布2013年为民拟办的32件重要事实“清单”。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治理PM2.5取代多年来一直占据第一件实事位置的保障房建设,今年“交通治堵”,位居本市2013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中的首位。
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届政府换届以来,实事内容也有了相应的转变,比如首次用八个方面来统领实事项目,包括方便群众出行、为群众营造良好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方便群众就医、增强社区服务群众能力、保障群众健康和安全、丰富群众学习文化生活。同时,每一件实事后面都公示了主要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
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年的实事编制顺序,均按“轻重缓急”排列。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整理出的内容显示,在针对拟办实事征集来的1500条群众意见中,市民提意见较多的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和改善居住条件。今年政府将下大力气,集中为市民“破题”。
权威解释
拟办实事
为什么“瘦身”了?
政府的拟办实事从过去每年五六十件,一下“瘦身”为2011年的30件,去年35件,今年也只有32件,拟办实事的件数怎么“变少”了?
对此,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表面上看,近几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虽然少了,但实际内容却更加浓缩,更为扎实了,市民得到的“实惠”并未打折。
根据《北京市重要实事起草编制管理暂行办法》,重要实事数量应根据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本市财力情况,每年一般不少于30件。重要实事内容要主题鲜明、表述精炼,内容相似的应尽量合并、避免重复,连续列入的重要实事项目要确保每年取得新的实效。
交通治堵
为何成拟办实事第一?
交通治堵,成了本市2013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中的首位。这源于2012年,老百姓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话题,就连同事之间聊天,也往往离不开拿“堵车”当开场白。
全年中,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呼声最高的是什么?是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因为道路拥堵产生的污染,更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据介绍,在PM2.5引发市民关注之前,就有数据显示,本市有22.2%的PM2.5污染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所以,今年交通治堵成了拟办实事第一。
方便群众出行方面
1. 完成30项疏堵工程,新开、调整公交线路40条,更新淘汰老旧公交车3000辆。
2. 基本建成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京周公路新线、大灰厂东路、梅市口路等道路,完成15项道路微循环工程。
3. 实现8号线二期南段(鼓楼大街站至南锣鼓巷站)、10号线二期(西局站至首经贸站)、昌平线与8号线联络线、14号线西段(西局站至张郭庄站)建成通车。
地铁8号线二期9个车站,今年将竣工。同时,地铁10号线二期的3个断点车站将竣工,5月5日本市的第二条地铁环线将全部打通。
此外,地铁8号线北延联络线也将于2013年12月竣工,线路全长6.23公里,从朱辛庄站至平西府站,建成后缓解地铁13号线的运营压力。同时,地铁14号线西段计划于今年5月通车试运营。
这样一来,将形成46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4. 在居住区新增停车位2万个,在四环路外轨道交通站点和放射线公交专用道远端增设驻车换乘停车位2000个;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地下停车位1.8万个。
5. 继续施划公交专用道10公里,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20公里,为50所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增设安全警示标识。
据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介绍,解决交通拥堵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公共交通。如打造由“轨道交通+公交快线”构成的60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
还要打造“四专用、三放射、两环、一横”的公交快线网络。包括四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组成的公交专用线路,三条依托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放射线公交通勤走廊,三环路、四环路两条快速公交通勤环线,并建成长安街(四惠-五棵松)快速公交通勤线路。
为群众营造良好环境方面
6. 继续对东城区2.7万户,西城区1.7万户平房区采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
7. 对60条市级重点道路、160条背街小巷、80个校园周边和200个老旧小区周边环境秩序进行综合整治。
8. 对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100座旱厕进行改造提升。
9. 完成30条无照明道路路灯建设。
10. 完成35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建设15处(200公顷)城市休闲公园,提升100条胡同、街巷绿化美化水平。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面
11. 通过新建、改建、收购、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16万套,竣工交用7万套。
今年,与原先北京“建设、收购保障房”的字眼不同,此次“租赁”这种方式也首次出现在北京保障房房源筹集方式中。
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本市正在海淀区试点由政府从市场上趸租一些房源,作为公租房提供给被保障家庭;或是被保障家庭自己去市场租房,政府提供相应的补贴。这种保障房房源筹措的新方式将根据海淀区的试点情况,在全市逐步推广。
市住建委委员、市住保办常务副主任邹劲松表示, 尤其是城六区,可利用建设保障房的土地资源本身就很紧张,而市场上又有那么多的存量房源,应该想办法将这些存量房源盘活,在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上发挥作用。对于市场租赁、政府补贴这种方式,必须要加强监管,防止骗租和骗领补贴。
12. 对老旧小区进行抗震加固、节能保温、绿化美化等综合改造和简易楼改造,共计1000万平方米。
13. 启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居住条件恶劣地区1.4万人搬迁,年内完成5000人搬迁。
14. 完成5万户农宅抗震和节能改造。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方面
15. 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福利养老金,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
自今年1月1日起,全市200余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将按人均260元的标准上调。调整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将从目前的2513元提高到2773元。
市人力社保局介绍,今年将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还将出台建立城镇居民大病补充保险、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等5项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惠民政策。
16.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帮扶21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17. 开工建设养老床位1万张,给予社会办托老所2152张全托型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运营补贴,免费为60周岁及以上低保对象、“三无”人员、“五保”对象及优抚对象上意外伤害保险。
方便群众就医方面
18. 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1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群众就医刷银行卡结算试点。
19. 实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开诊,启动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回龙观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继续推进清华大学天通苑医院一期工程建设。
今年1月底,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已开始试运行。同时,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将于2017年12月竣工,位于丰台区花乡,编制床位1650张,将提升城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此外,回龙观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将于2014年12月竣工,编制床位1369张。
20. 为本市4.8万名40周岁及以上居民免费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并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转诊等服务。
21. 为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山区、半山区中医医院各配备1辆诊疗车和1辆药品车,每周巡诊不少于3次,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增强社区服务群众能力方面
22. 在东城、西城区开展100家固定早餐门店新建或改造试点。
23. 建成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
保障群众健康和安全方面
24. 支持150家学校食堂、中小学生营养餐加工配送单位、大型餐饮单位建立食品安全自检室,配备自检设备。增加监测频次,每月发布首都食品安全信息。
25. 清理规范用于租住的300处人防工程,消除用电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损、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
26. 完成20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升级改造,汛前实现排水调蓄功能;对34条(段)280公里中小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实现排水畅通、安全。
记者上午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在城区内部,今年将消除排水管道断点盲点,对杜家坎西侧、康辛路无下游管道进行工程改造;汛前完成中心城20处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推进64处雨水泵站改造。目前20处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工作已经陆续进场,进入施工启动期。
根据2013年北京市水务折子工程,今年汛前将完成34条(段)280公里河道治理,完成第二阶段500公里中小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作为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重灾区,今年房山区将重点治理大石河、小清河、刺猬河、吴店河四条河道,工程总投资17.6亿元。目前地上物清登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大石河治理已开始施工。
丰富群众学习文化生活方面
27. 新增入园名额2.4万个,支持100所村办幼儿园建设。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本市新建、改扩建51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入园名额2.4万个。今年将计划投入7亿元,再新增2.4万个学位,完成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
截至2012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总数达1607所左右,其中公办园占比达到6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束后,全市户籍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可达到95%以上,常住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将达到90%以上,“入园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28. 继续支持在城乡接合部和郊区改造或建设30所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在30对“手拉手”学校名单中,东城、西城、海淀是教育资源主要“输出地”,共有19所中小学进行优质资源输出。包括史家小学、府学胡同小学、清华大学附中、育才学校、人大附中等。
接受优质资源输入的学校分布在朝阳、丰台、石景山和郊区县等,包括光明小学城南校区、府学胡同小学朝阳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朝阳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丰台第二中学小屯校区等。
29. 实现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读者卡互通,建设100个图书通借通还点,逐步实现机关和社会单位图书馆向市民开放。
30. 实现首都剧院联盟成员单位100元以下低票价区扩大到剧院的30%,实现50家民营艺术机构免费开放,组织名人名家进社区举办展览和讲座50场。
31. 新创建632个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体质测试等服务,加强对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更新2008年配建的200套全民健身居家工程器材。
32. 改造提升50个民俗村、乡村旅游新业态、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和游览导视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0个热点景区自助导游系统,改造提升延庆旅游集散中心。
来源:法制晚报 2013-03-04
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届政府换届以来,实事内容也有了相应的转变,比如首次用八个方面来统领实事项目,包括方便群众出行、为群众营造良好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方便群众就医、增强社区服务群众能力、保障群众健康和安全、丰富群众学习文化生活。同时,每一件实事后面都公示了主要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
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年的实事编制顺序,均按“轻重缓急”排列。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整理出的内容显示,在针对拟办实事征集来的1500条群众意见中,市民提意见较多的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和改善居住条件。今年政府将下大力气,集中为市民“破题”。
权威解释
拟办实事
为什么“瘦身”了?
政府的拟办实事从过去每年五六十件,一下“瘦身”为2011年的30件,去年35件,今年也只有32件,拟办实事的件数怎么“变少”了?
对此,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表面上看,近几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虽然少了,但实际内容却更加浓缩,更为扎实了,市民得到的“实惠”并未打折。
根据《北京市重要实事起草编制管理暂行办法》,重要实事数量应根据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本市财力情况,每年一般不少于30件。重要实事内容要主题鲜明、表述精炼,内容相似的应尽量合并、避免重复,连续列入的重要实事项目要确保每年取得新的实效。
交通治堵
为何成拟办实事第一?
交通治堵,成了本市2013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中的首位。这源于2012年,老百姓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话题,就连同事之间聊天,也往往离不开拿“堵车”当开场白。
全年中,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呼声最高的是什么?是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因为道路拥堵产生的污染,更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据介绍,在PM2.5引发市民关注之前,就有数据显示,本市有22.2%的PM2.5污染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所以,今年交通治堵成了拟办实事第一。
方便群众出行方面
1. 完成30项疏堵工程,新开、调整公交线路40条,更新淘汰老旧公交车3000辆。
2. 基本建成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京周公路新线、大灰厂东路、梅市口路等道路,完成15项道路微循环工程。
3. 实现8号线二期南段(鼓楼大街站至南锣鼓巷站)、10号线二期(西局站至首经贸站)、昌平线与8号线联络线、14号线西段(西局站至张郭庄站)建成通车。
地铁8号线二期9个车站,今年将竣工。同时,地铁10号线二期的3个断点车站将竣工,5月5日本市的第二条地铁环线将全部打通。
此外,地铁8号线北延联络线也将于2013年12月竣工,线路全长6.23公里,从朱辛庄站至平西府站,建成后缓解地铁13号线的运营压力。同时,地铁14号线西段计划于今年5月通车试运营。
这样一来,将形成46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4. 在居住区新增停车位2万个,在四环路外轨道交通站点和放射线公交专用道远端增设驻车换乘停车位2000个;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地下停车位1.8万个。
5. 继续施划公交专用道10公里,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20公里,为50所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增设安全警示标识。
据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介绍,解决交通拥堵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公共交通。如打造由“轨道交通+公交快线”构成的60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
还要打造“四专用、三放射、两环、一横”的公交快线网络。包括四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组成的公交专用线路,三条依托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放射线公交通勤走廊,三环路、四环路两条快速公交通勤环线,并建成长安街(四惠-五棵松)快速公交通勤线路。
为群众营造良好环境方面
6. 继续对东城区2.7万户,西城区1.7万户平房区采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
7. 对60条市级重点道路、160条背街小巷、80个校园周边和200个老旧小区周边环境秩序进行综合整治。
8. 对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100座旱厕进行改造提升。
9. 完成30条无照明道路路灯建设。
10. 完成35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建设15处(200公顷)城市休闲公园,提升100条胡同、街巷绿化美化水平。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面
11. 通过新建、改建、收购、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16万套,竣工交用7万套。
今年,与原先北京“建设、收购保障房”的字眼不同,此次“租赁”这种方式也首次出现在北京保障房房源筹集方式中。
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本市正在海淀区试点由政府从市场上趸租一些房源,作为公租房提供给被保障家庭;或是被保障家庭自己去市场租房,政府提供相应的补贴。这种保障房房源筹措的新方式将根据海淀区的试点情况,在全市逐步推广。
市住建委委员、市住保办常务副主任邹劲松表示, 尤其是城六区,可利用建设保障房的土地资源本身就很紧张,而市场上又有那么多的存量房源,应该想办法将这些存量房源盘活,在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上发挥作用。对于市场租赁、政府补贴这种方式,必须要加强监管,防止骗租和骗领补贴。
12. 对老旧小区进行抗震加固、节能保温、绿化美化等综合改造和简易楼改造,共计1000万平方米。
13. 启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居住条件恶劣地区1.4万人搬迁,年内完成5000人搬迁。
14. 完成5万户农宅抗震和节能改造。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方面
15. 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福利养老金,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
自今年1月1日起,全市200余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将按人均260元的标准上调。调整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将从目前的2513元提高到2773元。
市人力社保局介绍,今年将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还将出台建立城镇居民大病补充保险、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等5项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惠民政策。
16.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帮扶21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17. 开工建设养老床位1万张,给予社会办托老所2152张全托型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运营补贴,免费为60周岁及以上低保对象、“三无”人员、“五保”对象及优抚对象上意外伤害保险。
方便群众就医方面
18. 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1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群众就医刷银行卡结算试点。
19. 实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开诊,启动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回龙观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继续推进清华大学天通苑医院一期工程建设。
今年1月底,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已开始试运行。同时,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将于2017年12月竣工,位于丰台区花乡,编制床位1650张,将提升城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此外,回龙观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将于2014年12月竣工,编制床位1369张。
20. 为本市4.8万名40周岁及以上居民免费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并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转诊等服务。
21. 为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山区、半山区中医医院各配备1辆诊疗车和1辆药品车,每周巡诊不少于3次,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增强社区服务群众能力方面
22. 在东城、西城区开展100家固定早餐门店新建或改造试点。
23. 建成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
保障群众健康和安全方面
24. 支持150家学校食堂、中小学生营养餐加工配送单位、大型餐饮单位建立食品安全自检室,配备自检设备。增加监测频次,每月发布首都食品安全信息。
25. 清理规范用于租住的300处人防工程,消除用电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损、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
26. 完成20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升级改造,汛前实现排水调蓄功能;对34条(段)280公里中小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实现排水畅通、安全。
记者上午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在城区内部,今年将消除排水管道断点盲点,对杜家坎西侧、康辛路无下游管道进行工程改造;汛前完成中心城20处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推进64处雨水泵站改造。目前20处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工作已经陆续进场,进入施工启动期。
根据2013年北京市水务折子工程,今年汛前将完成34条(段)280公里河道治理,完成第二阶段500公里中小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作为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重灾区,今年房山区将重点治理大石河、小清河、刺猬河、吴店河四条河道,工程总投资17.6亿元。目前地上物清登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大石河治理已开始施工。
丰富群众学习文化生活方面
27. 新增入园名额2.4万个,支持100所村办幼儿园建设。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本市新建、改扩建51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入园名额2.4万个。今年将计划投入7亿元,再新增2.4万个学位,完成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
截至2012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总数达1607所左右,其中公办园占比达到6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束后,全市户籍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可达到95%以上,常住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将达到90%以上,“入园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28. 继续支持在城乡接合部和郊区改造或建设30所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在30对“手拉手”学校名单中,东城、西城、海淀是教育资源主要“输出地”,共有19所中小学进行优质资源输出。包括史家小学、府学胡同小学、清华大学附中、育才学校、人大附中等。
接受优质资源输入的学校分布在朝阳、丰台、石景山和郊区县等,包括光明小学城南校区、府学胡同小学朝阳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朝阳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丰台第二中学小屯校区等。
29. 实现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读者卡互通,建设100个图书通借通还点,逐步实现机关和社会单位图书馆向市民开放。
30. 实现首都剧院联盟成员单位100元以下低票价区扩大到剧院的30%,实现50家民营艺术机构免费开放,组织名人名家进社区举办展览和讲座50场。
31. 新创建632个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体质测试等服务,加强对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更新2008年配建的200套全民健身居家工程器材。
32. 改造提升50个民俗村、乡村旅游新业态、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和游览导视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0个热点景区自助导游系统,改造提升延庆旅游集散中心。
来源:法制晚报 2013-03-0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