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斑马线上的中国

时间:2013年06月07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北京市有四万处斑马线。针对“站在路口,凑够一拨儿就走,与红绿灯无关”的街头顽疾,北京市交管局自5月6日起开始依法严整此类违法行为,“带头”闯灯的行人罚款10元。就在同一天,本报相应推出了为期31天的“斑马行动”,挑选了市区的主要路口,在出行高峰时段由“斑马”志愿者带领市民依照交规快速、快乐地过马路;如果有行人自愿加入到“斑马人”的行列中,即可成为“三分钟志愿者”。31天以来,斑马行动走过全市主要路口,参与志愿者高达400余名。
  除了国贸桥的“斑马常驻地”外,我们选取劲松桥东西方向南侧路口的斑马线做跟踪观察,地处东三环的劲松桥路口周边环绕劲松、垂杨柳、华威北里、农光里等大型居民社区,新成环的10号线,也让此处成为人流更加密集的交通枢纽之一。每天中午1点到2点,在路口用固定机位拍摄一个红绿灯周期。其中,红灯时间长达3分03秒,而绿灯时间仅为37秒,刚够一个等待的行人快步通过。
  曾有媒体资料显示,2006年同济大学教授李克平公布的数据表明,德国人忍耐红灯的极限是60秒,而我国人仅为15秒。显然,劲松路口3分多钟的红灯时间足以让人倍感煎熬。每当红灯亮起时,那些奔赴各方的陌生面孔中,总会冒出些令人“尴尬”的身影,他们环顾四周,伺机而行。据31天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劲松桥南东西方向通行总人数为1033人次,其中闯灯人数为165人次,占总人数的16%。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曾经告诉斑马志愿者,她是个耐心很差的人,“没什么急事,就是等着太焦虑”。她说自己过马路时经常闯红灯,但只要是带着孩子出门,再长的红灯也绝不闯一次。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安全第一”。
  刚刚大学毕业、在保险公司做职员的小杜是斑马行动的“三分钟志愿者”之一。他直言当志愿者让他重新找回了一种“坚持自我的成就感”:“你自己清楚地知道该怎么做的,就别犹豫,从众是种惯性,但遵守规则是一种起码的风度,你这么做了就会有成就感。”
   “你越盯着红灯看,你就发现自己越着急。”协管员老崔说。一年多的协管员经历让老崔成了最有发言权的目击者,他把道理讲得很明白:无论多长的绿灯,永远是不够的;路口人性化,只能靠多方妥协来达成。在斑马行动最后的一次采访中,老崔把违规过马路现象调侃地称作“街头风景”,他说自己因此还会了“读心术”:“看风景,其实就是看人,你能看出他们想的什么,之后会怎么样。”
  31天的斑马行动落幕了,志愿者们脱下斑马服,离开了每天必去的路口。也许路口的红灯还是像往常那么长,也许右转车辆依旧鲁莽,也许这种不完美只能不断地在妥协中修正,但我们也看到了劲松路口31天的跟踪观察中,有4天0人闯灯违规的记录。也许当我们试着放下那种总也赶不到头的焦虑之急,不去盲目追随他人,在红灯亮起的时候后退一步,就一定会发现身边那些与我们一同等待的人,还有斑马线上更美好的风景。
  此刻,这条斑马线就如同是中国的缩影:虽不完美,但在改变。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3-06-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