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特警反恐拉练体验野外生存

时间:2014年07月25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北京日报讯    身背25公斤重的装备徒步行进10公里,在山坡上迅速搭建宿营帐篷,在马扎上吃午餐……昨天,由反恐、特警、警航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徒步拉动反恐演练在细雨中上演,检验了首都公安反恐力量应急处突、长途奔袭、野外生存的综合实战能力。这是市公安局今年以来第7次实战拉动演练。据了解,根据公安部的部署,北京警方有可能跨区支援,长途奔袭、野外生存都是本市特警必备的能力。
  徒步  两小时负重25公斤行进10公里
  “出发!”昨天上午8时30分,指挥官一声令下,全部参演力量从位于昌平区七里渠的特警总队驻地出发,两架警用直升机在空中跟进。与以往几次演练不同,除了特种车辆,此次演练还出动了徒步拉动队伍。演练队伍沿定泗路、京藏高速进京方向辅路、辛庄桥、北清路、双北桥、温北路行进,最终抵达海淀区苏家坨镇。其中,徒步方阵从温阳路口出发徒步行进至目的地。
  上午9时,记者在北清路上看到,浩浩荡荡的特警队伍迎面走来,他们40人一个方阵,前后10个方阵的队伍绵延近1公里。除了防暴枪、95式自动步枪以及微型冲锋枪等各种枪械外,特警队员身后还背着一个17公斤的背包,里面装着防弹背心、防雨用具、凯夫拉头盔等警用装备以及饮用水等生活物资,每个队员总负重均在25公斤左右。
  队伍中的女警非常引人注目,她们跟其他男队员背负的重量一样。“每天的体能训练强度也跟演练差不多,现在已经很适应了。”去年刚考进特警总队的女警米爽曾是跆拳道国家队队员,她告诉记者,新警中有一半以上都有体育特长,所以身体素质过硬。
  特警总队副总队长卢正红介绍,此次反恐拉练共计25公里,其中需要特警徒步行进10公里,徒步行进的速度保持在5公里每小时。上午10时许,徒步队伍抵达位于南安河村的目的地。不少特警在闷热天气下已经汗如雨下,但大家伙儿的情绪依然高昂。
  “徒步拉动检验的是特警们日常身体素质训练的成果。”卢正红说。以往北京特警的拉动演练均为车辆机动,如此大规模全副武装的徒步拉动,在近年来还是首次。
  扎营  10分钟内必须完成帐篷搭建
  稍作休息后,徒步队伍来到一块平缓的山坡上,他们将接受第二项考验——搭帐篷。这可不是普通的露营帐篷,而是5米×6米的警用帐篷,需要立柱及地桩二三十个,光顶架就要至少六人同时托起。一间标准帐篷能容纳10个人,可以抵御极端天气,有效御寒。
  记者在现场看到,特警们10人一组,分工合作,有的用锤子砸地桩,有的拼接长短立柱,从清理场地、铺设地布、组成顶架、覆盖篷顶一直到将拉绳系在地桩上,整个搭建过程不超过10分钟,这也是特警限制的搭建时间。转眼间,顺着山坡向上望去,三四十栋深蓝色的“小房子”拔地而起。
  卢正红告诉记者,除了检验身体素质,徒步拉动、快速搭建帐篷等训练还有一定实战意义。“全国公安是一家,按照公安部的统一要求,一旦其他地区发生突发事件,北京特警将根据公安部的部署,跨区支援。搭建帐篷、野外生存都是在这样的支援行动中必备的能力。” 卢正红说。
  保障  炊事车60公里时速仍能供餐
  记者在临时搭建的野外营地看到,离宿营区不远就是生活保障区,停放着炊事车、发电车、洗衣车、淋浴车、装备车以及999急救车。就在特警队员们搭建营区的同时,保障部门警力已经摆放马扎设立就餐区,炊事车上的4位大厨正在紧张地筹备着午餐。
  洗菜声、切菜声和炒菜声响成一片,空气中飘起菜香味儿。记者在车厢内看到,两个主食灶、一个炒菜灶、两个炖菜灶都被利用起来。“今天俩菜,西红柿炒鸡蛋和土豆炖牛肉。”一位厨师告诉记者,他们两个半小时就能为200人提供午餐,以前演练时还供应过4菜1汤。据介绍,特警总队现有两辆炊事车,主要用于远程拉动作战时在野外条件下保障餐饮,炊事车可在每小时60公里的行驶速度下完成主、副食的制作。
  午餐结束后,演练队伍还进行了实战枪支训练,检验队员的枪支使用基本技能。
  北京市反恐办副主任、市公安局反恐怖总队总队长张利民告诉记者,此次贴近实战的拉动演练,进一步提升了首都公安反恐力量应急处突的能力,检验了在大规模、远距离拉动演练中勤务指挥、通信联络、后勤保障的整体水平,以及处置力量快速集结、协同配合、长途奔袭、体能技能、野外生存的综合实战能力,达到了震慑暴力恐怖犯罪、锻炼队伍的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