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大货车 21人被抓获
朝阳检察院先后对3起在京密路、六环路、京藏高速等交通要道上“碰瓷”,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提起公诉。涉案人员达21人,涉及碰瓷行为30余起。据记者了解,这些“碰瓷”人员利用大货车并线时制造事故,造成大货车全责,从而向司机索要赔偿。此类“碰瓷”,单起事故很难认定为犯罪,手段极其隐蔽。
碰瓷人员分工明确
在这三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之间相互勾结于2012年1月底至今年年初凌晨时段,在高速等进出京货运要道上,驾驶自有的小轿车或者租、借的出租车,趁外地大货车并线时故意撞击大货车,制造交通事故,向车主或司机索要钱财,俗称“碰瓷”。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之间非长期固定“合作”,而是经常更换“搭档”,每个犯罪嫌疑人参与作案的次数不等。作案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如刘某等9人共计碰瓷21起,其中刘某主要负责开故障车,碰瓷后向司机要钱,给大家分钱,另一同伙刘某因车技好,通常负责开事故车撞大货车。
作案对象外地大货车
3起案件的犯罪人员均为北京郊区的男青年,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数无稳定职业,有出租车驾驶背景。涉案的21人均来自北京市平谷区、顺义区和怀柔区,互相传播犯罪手段,结伙作案。
由于外地大货车在北京走保险手续烦琐且着急送货耗不起时间,因此他们将作案目标锁定在外地大货车身上,作案时间选择在凌晨时段,作案地点涉及本市朝阳区、顺义区、大兴区、平谷区、昌平区等多个区县,尤以进出京货运要道如京密路、六环路、京藏高速等为主要犯罪实施地。
利用交规手段隐秘
三起案件嫌疑人作案手段隐秘,作案后报交警,依托《交通事故认定书》,为非法行为披上合法外衣。
检察官李莹莹告诉记者,嫌疑人作案时一般两辆车配合,其中一辆扮作“故障车”,在马路外侧车道停车或者低速行驶,迫使在其后正常行驶的外地大货车向内侧车道并线;另一辆扮作“事故车”,在大货车并线的过程中趁机加速撞向大货车后侧车轮位置制造事故,造成大货车并线时不避让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交警一般都会认定并线中的大货车承担全部责任。而后他们纠集多名同案犯不让大货车和司机离开,强行索要钱财。
记者了解到,在检方认定的 30余起犯罪中80%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由于手段比较隐秘,大货车被“碰瓷”后往往难以察觉,即使之前察觉到有车尾随司机也百口莫辩,为了不耽误送货造成更大的损失,只好赔钱了事。
认定碰瓷需多案串联
李莹莹表示,此类碰瓷案件如果只有单独一起,很难被认定为犯罪。通常是在发生很多起类似事故后,警方串并案发现人员是同一伙人,事故发生在相同的路段,手段也近似,才能认定为碰瓷。
此次被检方提起公诉的3个团伙,便因多名大货车司机报案,警方串并案追查,才将嫌疑人绳之以法。
一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交通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前车并线时与后车发生刮蹭前车承担全部责任。在类似碰瓷案件中,很难通过一起事故发现“碰瓷”,除非是同一个民警,在处理现场时发现是同一辆车或者同一个人才可能有所察觉。一般“碰瓷”案件都是靠车主多次报警才被发现。
因此,检察官提醒车主,在遇到类似的“碰瓷”行为时,一定要及时报警,寻求公安机关帮助。如果自行解决,在给付犯罪嫌疑人钱财后也要及时报警,给警方提供线索,并将相关证据妥善保管或提交给公安机关。
来源:北京晚报 2014-07-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