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车辆右转必停,出行远离“死亡弯月”
随着社会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物资往返配送、建筑运料运输等道路货运密集,大量货运车辆高频出行,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根据交管部门相关数据显示,在众多的交叉路口涉及重型货车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内轮差和盲区引发的事故占比达到70%以上,死亡率超过90%。
2022年,北京公安交管部门重点聚焦“货车右转致祸”,从车、路、人多方加强源头治理,效果显著。
2022年4月17日,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在右转弯时与一辆电动自行车相撞,电动自行车被碾压,事故造成的电动自行车骑车人死亡。办案民警刘丹阳表示:
刘丹阳:经调查显示,在这起案件中,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的违法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重型半挂牵引车在车辆右转弯时没有及时观察当下道路情况是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2022.4通州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右转弯时撞倒并碾压一辆电动自行车,骑车人不幸身亡
大型货车右转交通事故往往伤亡惨重,这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严重的问题。
2020年12月7日,一辆重型厢式货车在右转弯时,没能及时观察路况发现问题,撞倒并碾压了一辆电动自行车,造成骑车女子死亡。办案民警由瑞对这场事故的现场情况印象极为深刻。
由瑞:因为大货车它体积大,在右转弯过程中会产生一个视觉盲区,在事故发生时,大货车的视觉盲区将电动自行车及其驾驶人撞倒后,他是没有感觉的,大货车并没有感觉到它撞到了电动自行车和驾驶员。而且再加上这个大货车有内轮差,在右转弯的过程中,后轮再次将倒在大货车底下的电动自行车及驾驶员碾压,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当场死亡。
2020.12朝阳一辆重型厢式货车右转弯时撞倒并碾压一辆电动自行车,骑车人不幸身亡
这2起交通事故悲剧,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大货车的视线盲区。同时,再加上大货车轮距远,右转存在“内轮差”,即“车辆转弯时,前内轮与后内轮的转弯半径之差”。
大货车前轮盲区撞倒行人或非机动车,大货车驾驶员还没来得及反应的瞬间,被撞的受害人就会再次被卷入大货车车底或被后轮碾压。种种原因叠加,因此,一旦在大车右转时发生交通事故,都将伴随着严重的伤亡后果,所以也有人把大车内轮差叫做“死亡弯月”。
由瑞:在众多大货车交通事故中,因为大货车的内轮差和视觉盲区导致的右转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数量还是很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货车在右转过程中,存在视线盲区的情况下,驾驶员是感知不到的。当大货车驾驶员感知到,出现问题,发生事故,这个惨剧已经发生了。这些都是都是惨痛的教训,血淋淋的现实。这起事故,对这两个家庭,不管是对死者的家属还是对当事驾驶员的家庭,这种伤害都是巨大的,无法挽救弥补的。
内轮差
内轮差事故现场模拟演示
2022年以来,交管部门针对大型车辆右转弯造成的事故,从源头着手,对专业运输单位加装车辆盲区辅助设备,要求大型车辆驾驶人在路口右转要做到“一停车、二观察、三起步、四缓行”,做到右转必停。北京市交管局安监处副处长王雁飞介绍:
王雁飞:针对大货车右转事故,尽快督促相关企业对车辆的安全技术进行升级,首先要做的就是补盲设备,一个是加装后视镜,另一个就是为大货车提供相关科技设备。例如:在北京市昌平区,有将近40家货运企业,八百多辆大型货车加装了补盲后视镜,同时还加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在大货车上装了补盲的摄像头,在货车驾驶室里还有视频,这样一来,驾驶员可以看到不同摄像头反馈回来的情况,通过加装辅助设备的手段来减少大货车的视野盲区,降低右转发生事故的概率。
同时在北京市大兴区,有一百多家货运渣土运输企业为他们点的千余辆大货车安装了转弯提示的小喇叭,在大货车要转弯的时候及时提示行人、非机动车注意避让,以此来降低右转事故发生概率,对行人、非机动车辆驾驶人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大型车辆补盲设备
视频监控实现盲区可视
同时,目前全市已有71处路口实施“右转必停”交通组织优化,增设专用信号灯、停车让行警示标志,施划右转危险区域,安装右转现场安全辅助系统。市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表示:
李磊:对一些较大的路口,还在路口的上游来车方向增加了提示的标志,施划地面的减速的标线,进一步加强对右转货车的提示,使驾驶员自觉遵守停车让行的规定。
针对行人、非机动车,危险警示区明确在这个区域里是有危险的,就是互相的作用来确保路口的通行的安全。从5月份实施右转必停交通组织以来,这些路口没有再发生过右转货车与行人、非机动车的重大的亡人事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停车让行警示标志,和右转现场安全辅助系统
“死亡弯月”危险警示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