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我的专属空间交管问答无障碍

[图]雨季山乡交警

时间:2015年08月12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昌平区交通支队马池口大队十三陵警区日前热闹起来,执了一宿勤的交警姚春来与搭档,带着一身山中夏夜特有的湿气,回到驻地。与此同时,交警李全与搭档,驾车赶往110国道,巡逻108公里的山区公路。

  天刚下过雨,从乌云中“突围”的阳光将山中积存的水汽晒得蒸腾起来,车行10来分钟,挡风玻璃上就糊上了一层白雾。“这样的天儿,高速上引导交通更要注意,除了车辆本身,周边山体落石也是一大威胁。”老李说,110国道紧邻山壁,这里的部分山石因风化严重,本就不太稳固,加之进入雨季后,连续降雨,山体已经喝饱水,随时会有落石的危险。

  警车一拐弯,一块磨盘大小的落石突兀地横在路上。李全和搭档连忙将警车就近停在应急停车带内,跑到落石前,连推带拽,将落石推到国道外的草丛中。雨季巡逻,将挡路的石头搬开,对于十三陵警区的交警来说,是常有的事。老李说:“别看队里人瘦子多,胳膊上都有劲儿着呢,全是爬山、搬石头练出来的。”

  巡逻至110国道三岔口附近,老李一抬头,近10层楼高的京新高速高架桥上,隐约可见一列大车静止不动。“有事故!”他一打轮,熟练地将车停到110国道旁一处草地内,拿起放在车内的锥桶、指挥棒,和搭档一起,走进京新高速高架桥下方杂草丛生的干涸河套,“我们得从这儿爬上去,翻进高速。”随行的记者有点傻眼:“爬上去?怎么爬?”京新高速下方根本没有供人攀爬的台阶。“就从那处缓坡爬,爬的时候,拽着坡上长的杂草。”老李指向的“缓坡”与地面夹角约60度,且全部为石砌的坡面,坡面上还有未干的雨水痕迹。“你别去,滚下来不是闹着玩的。我们都爬惯了,队里几乎每个交警都为此轱辘下来过,也掌握了滚下来尽量少受伤的窍门。”

  疏导车辆、呼叫救援,2小时后,直到另一组交警赶来,老李才和搭档沿原路返回警车。“翻爬高速也是不得已,京新高速出入口少,我们要驾车到出入口赶到现场,太耽误救援了。”为了加快救援速度,十三陵警区的交警们,执勤之余,常会到110国道和京新高速旁转悠,靠着人力搜索,愣是分别在德胜口隧道附近等处,找出10来条可以连通110国道和京新高速的“小路”。

  刚出京新高速黄花峪隧道,3名游客扛着鱼竿、拿着相机,正在高速路边慢悠悠地边走边拍。“同志,高速上不能走人,这条高速全是大货车,太危险了。”老李赶紧靠边停车,一个敬礼,拦住了3名游客。“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去德胜口水库玩。”3名游客为自己辩解。在老李的劝说下,游客走进高速旁的坡道。这条坡道,也是交警们在执勤中,发现的一条较为安全的“小路”。将3名游客一直护送至京新高速下方的平地,再次叮嘱他们不要再攀爬高速后,老李才放心地返回。

  巡逻一上午,老李和搭档愣是没喝一口水:“不敢喝,一次巡逻就是108公里山路,没时间上厕所。”

  中午,扒拉完午饭,交警孙元庆接班,负责巡逻110国道和京新高速。老李和搭档则再次出发,赶往当地的民俗村周边巡逻:“现在是京郊游旺季,民俗村边的公路也要每天巡逻,特别是深山内的民俗村附近,近期落石危险大,我们得每天去转转,及时排除隐患。”

  回到驻地,山间天光已渐黑,老李做好一天的巡逻记录。驻地院内,警车出发的声音再次响起,又一组交警出发进山巡逻。一年365天,十三陵警区的11位交警就这样毫不间断地,守护着辖区286平方公里管界的交通安全,日复一日,从不懈怠。

  来源:京郊日报 2015-08-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