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警“随手拍”上线一周年
67万起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理
为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参与交通管理的意见需求,进一步拓展交通诉求反映渠道,2020年8月5日,北京交管部门开发上线北京交警“随手拍”投诉受理平台,全项接受机动车交通违法及信号灯类问题投诉,提升首都交通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平台上线一周年以来,市民群众积极参与,67万起交通违法行为被有效处理,社会反响良好。
一、全民参与 “随手拍”注册用户超百万
“随手拍”功能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达115万,截至目前每日仍以月均7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累计收到群众投诉线索233万条,日均6300余起,单日收到线索最多达1.2万起。每周使用次数超过1次的用户近万人。“随手拍”已成为群众反映交通诉求、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渠道。
二、接诉即办 67万起交通违法被处罚
一年以来,平台以照片、视频两种形式接收交通违法行为投诉,对达到证据要求、形成完整证据链的67万起投诉线索,依法录入交管部门非现场执法系统予以处罚。需要进一步调查的,交管部门逐一落地开展核查取证,累计依法处罚7055起违法。其中,处罚伪造变造号牌、假牌、套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2860起,拘留83人。同时对群众投诉的2928起交通信号灯故障类问题,均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北京交警“随手拍”功能已形成手机端快速摄录上传、平台精准审核处置的闭环机制,成为交通管理中警民共建共治的绿色通道。
三、精准治理 交通秩序类投诉大幅下降
通过收集12345市民热线、互联网等民意诉求进行数据深度研判,对200余万条平台投诉信息梳理比对,将全市违法高发投诉类型、点位生成民意“晴雨表”,系统梳理出群众反映集中的194个秩序乱点,会同属地相关部门主动开展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秩序问题已全部得到有效治理,12345市民投诉热线反映交通秩序类问题同比下降28.9%。
四、优化升级 提升平台使用体验
自平台上线以来,增设用户需求与改进建议通道,累计收到2万余条意见建议,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和使用体验对“随手拍”平台持续进行功能优化与升级,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一是增加投诉结果反馈功能,可知投诉是否成功。在每一例投诉受理处罚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消息”向用户发送反馈处理结果,对于未被采纳的,将告知具体原因,群众可根据反馈的未采纳原因,针对性地改善拍摄方式,提高线索采纳率,形成与平台的高效、良性互动。
二是拓展投诉受理范围,增加其他交通设施问题投诉。除信号灯故障外,交通标志损坏、标线缺失、护栏移位等交通设施问题也可通过“随手拍”投诉。
三是增加统计功能,用户可查看投诉采纳条数。增加用户线索历史记录和统计情况,市民群众将可以看到本人已成功上传线索总条数和总体采纳情况,显示用户使用“随手拍”参与北京交通共治的活跃度排名。
五、以案说法 综合开展警示教育
建立典型案例曝光机制,通过“北京交警”微博、微信公众号、北京广播电视台《红绿灯》栏目等媒体途径,累计曝光704起重点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综合开展警示教育,有效降低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每月发布平台月报,制作《薇说随手拍》等专题节目,定期向市民报告平台工作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截至目前,通过媒体累计报道“随手拍”相关信息15万余条,相关话题累计阅读1.2亿次,交通安全守法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据统计,今年以来非现场处罚机动车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同比降低21.2%,机动车占用公交车道违法行为同比降低19.5%,机动车违法停车违法行为同比降低17.9%。
今后,北京交管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贯彻落实“接诉即办”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对待每一起群众投诉线索,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也希望有更多的市民群众通过北京交警“随手拍”平台积极反映交通问题,参与交通共治文明共创,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