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交通管理服务进社区 半个月为群众办理驾照万余件
自6月23日起,市公安交管局在全市全面推行公安交通管理服务进社区进单位工作以来,共出动交通民警900余人次,进社区服务125处、进社会单位服务102家、进农村为164处村镇的农民朋友上门提供交管服务。据统计半个月的时间里,交管服务站累计共为群众办理各项驾驶证业务1万多件,现场为2000多名群众咨询、答疑各类交管问题,发放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材料5万份。
通过在全市各街道、乡镇等据点设立交通管理服务站,一方面全面提升了首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让百姓不断受益,得到切实的方便,将公安交通管理服务站真正办成“百姓身边的交管服务站”;另一方面,交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延伸了服务触角,推行交通民警上门服务,建立了“家门口的车管所、社区里的交警队”,使群众在单位、在社区就可方便快捷的办理驾驶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等业务。
在交通管理服务站推行过程中,各交通支大队结合自身管界特点和服务对象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西城交通支队针对辖区社会单位较多的特点,抽调业务熟练的民警组成服务队,预约上门服务,为20多家社会单位和社区群众办理驾照业务,解答咨询问题,受到了服务群众的高度赞扬;朝阳交通支队针对辖区面积大(43个街道乡镇)、管理分散(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制作了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在进社区服务同时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提醒市民群众预防交通事故;顺义交通支队结合辖区农村交通管理的特点,积极协调村委会通过村民广播开设交通安全宣传专题报道1300多次,同时根据农民朋友田间作业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流动服务;密云交通大队针对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的特点,专门安排了流动服务车,驱车30余公里深入不老屯镇、古北口镇等偏远山区、农村为农民朋友开展交管服务。
6月下旬以来,通过交管部门组织专门警力在辖区内上门服务,进单位、进社区,为群众提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违法信息查询等服务,以及代办或者受理、办理驾驶证补证、换证、身体条件证明提交等业务,给群众带来了三个最明显的便利:一是减少了跑长路之苦。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交管服务,如果按一名群众减少跑路10公里计算,共减少百姓跑路10万多公里;二是节省了大量办理时间。交管服务站上门高效的工作,前来办理驾驶证业务的群众在五、六分钟之内就可办结,免去了在车管站排队的不便。三是减少了路面拥堵。给群众热情咨询、上门服务的同时,减少了办手续群众的出行路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节省了时间更节约了能源。
随着交管服务进社区进单位活动的深入推行,得到实惠和方便的群众越来越多,该活动也受到了办事群众和社会单位的高度肯定,现场群众对这种上门服务的作法给予了赞扬,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变“传统管理”为“现代服务”的特征转变。在崇文区天坛街道流动交管服务站,有十多位市民拿着身份证、照片等材料,他们绝大多数是来办理驾驶证年审等业务的,还有人是特意前来咨询的。一位市民说:“过去工作忙,有时会忘记验本,现在交警上门为我们验本,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方便了。”
不仅是城区在顺义区张镇张各庄村车管服务站,家住附近村子良山村的老陈说,他办的是提交体检证明,往年他都是到顺义交通支队去办的,往返一趟50多公里,半天时间给耗没了。这回他从家出来,到最后办完回家,只需要半小时就够了。“有交警上门给我们办理,真是方便我们了。”老陈说。
而且交管服务在进社区、进农村办理驾照业务手续的同时,交警主动给讲解交通法律常识,如自行处理轻微交通事故、安全行车事项等,警民互动的上门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群众都积极反映,流动交管服务站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实用、贴心真正将交管服务送到了百姓身边。
下一步,交管部门在及时总结进社区、进单位、进农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听取了群众对此项工作的建议反馈,不断调整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内容。除在全市300余个街道、乡镇交通安全委员会等机构设立的交管服务站开展定期定点上门服务的基础上,对具备一定数量驾驶人的机关单位、企事业、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社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需要办理驾驶证手续的人群数量,随时预约辖区交警上门集中提供服务;同时结合国家实施“汽车下乡”政策,交管部门将定期组织民警下乡服务,避免远郊区县的农民朋友因路远办理驾照业务饱受奔波之苦。同时,切实沟通多种渠道,采取丰富多样的服务形式,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动首都交警和市民群众共建和谐警民关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