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首日交管部门全力做好维护疏导保障
今天(9月1日)是全市中小学校开学日,适逢周五常态高峰日,社会交通出行量明显增长。为做好交通秩序维护工作,交管部门提前着手、深入研判、精细部署,全市启动高峰一级上勤方案,全市交警6时30分全员到位,深化部门联动、警种融合,采取多项措施全力做好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工作,确保了校园周边秩序良好,全市交通运行安全有序。
早上6时15分开始,城区路网车流量已经开始增长,7时左右进入高峰状态,较暑期提前约半小时,中关村、广渠门、丰台西南四环等学校周边道路车流量明显增多,全市整体交通运行总体平稳。
市公安交管部门启动高峰一级上勤方案,围绕学生数量多、临近交通干线、交通情况复杂的学校以及重点路口、主要道路和交通运行节点,设置岗位1292处,800铁骑全员上路,发挥首都交管“铁骑警务”机动灵活优势,按照“定点+巡逻”模式,全力做好交通维护疏导。同时,加强高峰时段视频巡检,最大限度开通交通事故远程处警席位,科学调度警力及时处置交通事故、故障车等各类突发情况,缩短挪移现场时间,减少交通事故对正常通行的影响,切实做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维护保障工作。
今年,公安部、教育部联合组织启动了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交管部门积极会同市教委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同时依托全市综合治理机制,按照“六类设施齐全、四支队伍到位、三方责任压实”的治理标准,深入开展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今年上半年,交管部门会同教育、交通等部门及各区政府,围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设施专项排查,共梳理设施治理清单7000余项,全部已治理完毕,有效提升了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防护能力。暑假期间,再次组织对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交通设施开展“回头看”专项排查,完善各类交通标志282面、交通标线4651平方米、增设隔离设施95件,有效消除了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依托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会同市教委将交通安全管理延伸至校内,指导200余所学校优化内部交通流线、完善隔离设施,实现校内人车分离。
二是科学优化交通组织。针对不同学校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优化措施,“一校一策”设置缓冲区、护学通道、集散区等安全区域,规范学校门前的通行秩序,已在育英学校、宣师一附小等382所学校,利用学校门前空地及两侧人行步道,通过物理隔离等措施设置缓冲区和护学通道;在九十四中分校、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等221所学校设置集散区,引导学生及家长分散接送,有效改善学校周边交通环境。
在此基础上,结合校园周边道路条件和通学车试点开行,在人大附小、丰台一小两所学校首批试点施划学生上下学通学路标线,使用蓝色标线明确通学路通行范围,同时使用绿底白色文字进行标注,确保清晰、醒目,便于识认。此次试点的通学路标线,人大附小设置学校门前两侧学生步行通道,丰台一小设置在连通学校和通学车停靠站点的步行通道,主要起到提示作用:一方面提示市民群众,该通道是学生步行上下学主要通行线路,要避免非机动车等车辆占用、阻塞,保障通道畅通;另一方面,在上下学期间,也提示学生在通学路内有序通行,确保自身安全。
三是推动建立护学“四支队伍”。交管部门主动对接市教委等相关部门,在现有学校门前常态化维护岗位基础上,共同推出学校门前“警察、教师、安保、志愿者”四支队伍管理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共同维护校园门前交通秩序,全力做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同时,联合首都文明办在全市80所学校门前设置文明维护岗,安排文明引导员,在学校上下学时段,协助“四支队伍”加强交通文明引导,共同营造文明礼让通行秩序环境。
四是做好通学定制公交通行保障。前期,交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明确路线站点设置原则,组织开展路线站点踏勘,并结合学校端、社区端门前道路条件,研究设计了通学定制公交车位和通学定制公交车站标志样式标准,并完成了站点标志设置及标线的施划,通过明确的站点标识规范通学定制公交停放管理。今日,结合通学定制公交的试点开通,交管部门已安排维护力量加强对学校端、社区端以及运行线路周边开展交通秩序维护,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
交管部门提示:学校开学后,我市早高峰将提前至少半小时,高峰持续时间也将有所延长,希望大家及时调整每日出行时间,并提前了解道路运行情况,避开车多路段。如遇有仅造成车辆轻微损失的交通事故,应采取快速处理方式,快处理快挪车,避免人为造成车辆长时间排队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