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青壮年驾驶员是“酒驾”主力

时间:2013年03月03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酒驾入刑” 至今已快两年,危险驾驶案的情况如何?到底哪些人容易犯“酒糊涂”?《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对审结的百余起“危险驾驶” 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男性是“酒驾”的绝对主力;此外,两类人群值得关注,一类是在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者,另一类是专职司机;而是否“酒驾”,与文化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男性占“酒驾”者96.6%
  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2011年5月到2012年12月,“酒驾入刑”20个月来,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共审结与“酒驾”有关的刑事案件118件。其中3个案件的被告人因事故中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案件性质由“危险驾驶”升格为“交通肇事”,其余115名被告人,均因醉酒驾车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
  统计显示,男性成为“酒驾”的绝对主力。118个案件中,女性被告人仅有4名,占比3.4%,男性则占到96.6%。
  其次,从年龄来看,青壮年是“酒驾”的“骨干力量”。118名被告人,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1岁。其中26岁到35岁的51人,占 43.2%;36岁到45岁的37人,占31.4%,两个年龄段合计88人,占比达74.6%。25岁以下及46岁以上的各为13人和17人,分别占 11.0%和14.4%。
  再次,从文盲到硕士研究生,文化程度呈平均分布态势。118名被告人中,初中以下学历的46人,占39.0%;中专及高中学历的32人,占27.1%;大专以上学历的40人,占33.9%。是否容易犯“酒糊涂”,与接受文化教育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
  最后,从被告人的职业分析,两类人群值得关注。一类是在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者,包括公司经理、董事长等,共计23人,占19.49%。另一类是专职司机,包括出租车司机、货车司机、公司专职司机和驾校教练等,共7人,约占5.93%。
  无视交规开“霸王车”
  很多人认为,因“酒驾”被判刑的被告人大多是被警方设卡查获的,但统计数据表明,这118起案件的被告人,真正因警方设卡查获而获罪的只有7人,仅占 5.93%;即使加上交警在平常执勤中查获的,也只有35人,占比不到30%。七成以上的案件被告人,是因为发生事故,或者因为醉态毕露而“自投罗网”。
  依危险程度,“自投罗网”的情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在停车场地当即惹祸。2011年12月13日中午,安徽籍男子祁亮到车站接到朋友后,两人找了家饭馆一起喝酒,先喝白酒再喝啤酒。下午4点多,祁亮带着朋友到虹桥枢纽P10停车场取车。平时车技不错的他却在倒车时碰擦了停车场内的反光立柱,车库管理员见状过来指挥,祁亮把方向盘打得过猛又将车库管理员撞倒在地。经检测,祁亮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13毫克。法庭最终判处祁亮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另一类是驶上道路后遇到红绿灯露馅。不少“酒驾”者认为酒后驾控车辆完全没问题,可一旦在路上遇到情况,哪怕只是“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简单的情况,也往往无法应对,不是一头撞上前方等待红灯的车辆,就是在红灯变绿后迟迟不知起步。更有甚者,遇到红灯时还知道停车,变成绿灯后却已酣然入睡。
  再一类是无视交通规则开“霸王车”。部分“酒驾”者饮酒后无视交通规则乱开车,其危险程度又上了一个等级。2012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六晚10点多,在沪打工的李宏国与老乡喝完酒后,驾驶轿车逆向驶入中环线翔殷路隧道浦东出口方向,迎面与一辆轿车相撞。经司法鉴定,案发时李宏国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295毫克,是 “醉驾”标准的3.7倍。最终,李宏国赔偿对方车辆维修费22000余元,自己则被判处拘役四个月,罚金4000元。
  “自投罗网”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要数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了。118起案件中,发生单车或多车道路交通事故的有72起,占比为61.01%。这72起事故,轻则追尾碰擦,重则车毁人亡。
  另类“酒驾”同样有罪
  “酒驾”获刑的虽多为汽车驾驶员,但醉酒驾驶摩托车的现象也比较常见。118起案件中,醉酒驾驶摩托车的案件有16起,占调查总数的13.56%,其中不乏与机动车、助动车、自行车等相撞,造成车损人伤的案例。一位23岁的男青年,醉酒后驾驶摩托车逆向行驶,结果与轿车相撞,造成轿车物损3000余元, 自己则车毁人伤,构成十级伤残,最终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罚金5000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机动车”的范围并非仅仅限于汽车及两轮摩托车。燃油助动车、燃气助动车甚至电动自行车,如果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为“机动车”,那么,醉酒驾驶这类车辆同样可以构成危险驾驶罪。
  2012年3月18日晚,杨士飞下班后与同事喝了点酒,回家途中路过加油站,顺便给他的燃油助动车加油。此时,巡查到此的民警发现杨士飞的车子没有牌照,上前盘问时又发现杨士飞满嘴酒气,便对他进行了呼气测试,后来又做了抽血检验。结果,杨士飞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5毫克。警方又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杨士飞的燃油助动车进行了鉴定,结论为该车辆属于机动车。后长宁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杨士飞拘役一个月,缓刑二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记者注意到,虽然上海市还没有醉酒驾驶电动自行车被判有罪的案例报道,但从全国范围看,醉驾电动自行车被判处刑罚已非个案。浙江、江苏、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此类案件发生。
  来源:法制日报 2013-03-0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