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交管问答无障碍

安全,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

时间:2023年09月18日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守法骑行,握住安全,把生命安全牢牢守护在自己手中。骑上心爱的电动车,一路前行,手里握住的,是前进、加速、制动、转向……更要握住的,是根植在内心的安全电动自行车轻便、灵活、机动、省力,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然而,随着大量电动自行车上路,滚滚车流中,时常出现一些不守法、不文明的交通现象,个别骑车人闯灯、超速、逆行……甚至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为交通安全带来隐忧。

  01、上升一成

  近3年来,本市每4起交通死亡事故中,就有1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

  今年以来,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事故比去年同期上升一成

image001

  今年以来,虽然全市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但稳中有险、稳中有忧。比如,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上升。究其原因,交通违法是“致祸”之源,其中,超速行驶、醉酒驾驶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占前三位。所以,交通事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就在于——守法骑行

  一直以来,针对电动自行车违法占用人行便道、人行横道、机动车道以及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北京交警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执法整治,同步进行宣传劝导,助推养成安全习惯

image003

  9月13日早,民警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

  而这些安全习惯、守法自觉,才是生命安全的护墙。尽管这些交通事故的形态各式各样,事故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其中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心存侥幸、缺乏认知、争分夺秒、盲目自信等等。

  02、心存侥幸

image005

  2023年3月22日早,在大兴区某路口,一辆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与一辆小型轿车发生事故,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受伤

image006

  2022年7月5日下午,在西城区菜市口大街,一男子醉驾电动自行车闯红灯,又驶入机动车道后,竟一头撞在路侧灯杆上,该男子不幸身亡

  这两起事故中,醉驾、闯红灯……这些不能触碰的,最基本的法律底线和安全底线,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么?然而就是一时的侥幸,成了不幸。

  在生活中,也许大家听到过这样的言语:“我又不是开汽车,喝完酒骑车回家,没事儿”“赶时间,快点开,没事儿”“这个路口没交警,闯一个红灯,没事儿”……

  然而,真的“没事儿”么?

  见过死亡,才明白生之可贵。也许你是人生赢家,也许你在负重前行。也许你醉驾之前刚在酒桌欢聚,也许你闯一个红灯是为了早点给外卖送到,也许你超速行车是为了拖家带口的生计……

  可是,生活不会为你的侥幸买单。守住法规,就是守住生命

  03、缺乏认知

image007

  2023年3月15日上午,在房山区夹河村口,一辆电动自行车驶入路口时,与一辆货车发生事故,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幸身亡。

  这起事故发生在支路与干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在电动自行车前进方向设有停车让行标志和停止标线,电动自行车未按规定停车让行,而是直接驶入路口,结果发生事故,而货车经检验制动力不合格且超载超速行驶,也是事故发生的一方面原因。

image008 image010

  停车让行标志通常设置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同时施划停止线等交通标线。“停车让行”是交通禁令标志,无论驾驶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驾驶人必须在停止线停车瞭望,确认安全后,才准许通行

  本事故中,电动自行车没有停车让行,结果悲剧发生了,非常令人痛心,所以,道路上的标志标线,对于保障我们的行车安全,规范驾驶行为,维护交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基础上,熟悉识认并且正确遵守各类标志标线,能够有效避免违规行为和行车失误,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除了交通标志标线,也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人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缺乏认知,比如在人行便道上、斑马线上骑行,认为自己不受法律限制,归根结底是骑车人对相关法律规定不了解,对违法产生的后果不重视。实际上,正是这样看似微小的违法行为,结果“小错”酿成了“大祸”

  北京交警一直都是以普法加执法的形式,在路面开展查纠工作,希望能够扭转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认知误区,为其敲响警钟,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预防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04、争分夺秒

image012

  2023年1月15日早,在平谷区某路口,一辆电动自行车逆行进入路口后,斜穿机动车道时,与一辆小型轿车发生事故,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image013

  2023年4月4日中午,在丰台区槐房西路,一辆电动自行车左转弯时,未按规定让直行车辆先行,结果发生事故,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受伤。

  你不等,我不让,抢行、加塞、强行变道、乱行乱穿……,在路上,这些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大家一定不陌生。这种现象都指向同一种心理状态:就近、方便、争分夺秒,先走为快

  抢时间和省时间,这种强烈的“争分夺秒”意识,让一些人在出行时习惯去“抢”,习惯在道路上忽视法规、争道抢行,让违法、事故、生死也在一念之间。

  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故?那就是不争不抢,减速慢行,注意观察;随时准备刹车,减少反应时间;与其他车辆保持适当的前后与横向距离;严守法规、安全通过。

  05、盲目自信

image014

  2023年5月5日,在开发区天宝西路,一辆电动自行车在人行横道骑行闯红灯,与一辆小型客车发生事故,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经抢救无效于当日不幸身亡

  从监控画面可以看到,事发时路口北向南是红灯,大家都在停止线或安全岛等待,这辆电动自行车直接闯红灯,而且是在人行横道上骑行通过路口,结果与这辆绿灯直行的小客车相撞,骑车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出行生活中,您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心态?如果你骑着电动自行车,遇到行驶缓慢时,从机动车道超过去。这时你潜意识里认定:汽车驾驶员看到你了,并且汽车不敢撞电动自行车。

  如果你随意通过斑马线,而不用顾及来往的车流。你是否同样在潜意识里认定:车来车往的驾驶员都看到你了,并且汽车不敢撞人,一定会让你。

  即使99%的情况下,汽车真的让你了,没有发生意外。可是剩下的1%呢?这1%一旦成真,你是否承担的起?

  这种盲目自信,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做赌注,去赌别人都能够及时发现、守法开车、有效避让,是将自己生命的主动权,交到别人的手中

  无论是心存侥幸、缺乏认知,还是争分夺秒、盲目自信,这些都是从“心”开始的,我们对法规的认知、尊重、敬畏和遵守,就是对生命安全最大的负责。

  古语有云: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防祸于先,知而慎行。骑车不是儿戏,法规不可漠视,交通安全须臾不可放松。让我们一起,用守法保障安全,用爱心温暖你我,共建共享安全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欣欣警官信箱:xin@jtgl.beijing.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承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运行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7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220号 京ICP备08006306号

主办: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